瑕不掩瑜嘛!
年輕人匱乏知識可以多學習,但是思維的敏銳才是第一位滴!
話說回來——以肥義這個老宿將的沙場造詣,趙國副使能判斷出來的,肥義不可能判斷不出來。
但是肥義關心則亂啊!
因為太過期盼楚軍戰敗,故而著急,所以失去了冷靜的洞察力。
肥義大手一揮:“傳令——我等也就地紮營!”
“明日,看看姒驚要怎麼守城!”
“不管怎麼說——哇咔咔咔!熊午良,你死定辣!”
……
翌日。
熊午良穿戴整齊的時候,三軍已經整頓完畢。
這裡已經是越國腹地,路況變得平坦多了——驍騎軍的騎士們已經可以自由行動,遇敵的時候也能發揮出一定的戰鬥力。
曲陽新軍計程車卒們列起了正統的行軍陣列,盔明甲亮,英武不凡。
有越國的平民遠遠地望著,無不面露敬畏之色。
在清晨的霧氣下,熊午良遠遠望向那些越國平民……心中不由得讚歎姒驚的能力。
這些平民雖然看上去衣衫襤褸,卻並不顯得面黃肌瘦,顯然生活水平還算可以,至少不會捱餓。
在戰國之世,‘餓死的少’已經是統治者管理有方的體現;至於平民‘不會捱餓’,則已經算是大治了。
尤其越國山林居多,雖有可耕種的田地,但也很少。
至於外部的環境來看,更是被楚、齊兩個大國夾在中間——自打姒驚背刺楚昭懷王之後,這兩個大國早就對越國停止了一切貿易,有利慾薰心的商人敢走私的話,抓到了都是掉腦袋的重罪。
在這樣的前提下,越國的平民竟仍有如此氣象。
姒驚,不愧是你!
可惜……
這樣一個人才,卻終究不能為楚國所用了!
此人不殺,楚國義憤難平,即便是熊午良這個活生生的大楚圖騰也無法對抗朝野如此洶洶民意——更何況,國內還有熊午良的反對派們暗中盯著呢。
熊午良登上青銅軺車,放眼望去,軍士們甲冑明亮,一個個都用狂熱的眼神看著自己。
“三軍進發——”熊午良沉聲下令:“今日,破琅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