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蘇允最賢> 第一百六十六章崇文悟道!(4.1k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六章崇文悟道!(4.1k哈!) (3 / 4)

蘇允之所以不排斥朱熹的理學,是因為朱熹提倡的“滅人慾”不是否定人的所有慾望,而是對人過度之慾,類似貪婪等慾望,進行否定。

朱熹認為“天理”屬於至善的,而“天理”在人身上的體現,就是“性”。

也就是說,朱熹認為,人性屬於至善的存在。

而人有惡的一面,朱熹則將人惡的一面歸咎於人身上的“情”,但是朱熹並沒有否定人所有的情,認為只有與至善的“性”不一致的“情”才是惡的。

所以,程朱理學並不是沒有先進性,而是因為統治者因為自身需要,將其作為官學,且以之為唯一,最終變得僵化。

但蘇允不想以程朱理學為四書集註的理論基礎,是因為與當今社會的現實不符合。

當今之世,儒學僵化到了極致,北宋文人有所察覺,因此才有宋初三先生、已經有所雛形的蜀學、洛學、關學等等出現,就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重新更新儒學。

所以,這會兒想要讓四書章句集註一出世便迅速風行,採用程朱理學並非良策。

不如……

蘇允嘿嘿一笑。

此時宋朝的學術風氣跟明朝初期有些類似,都是繼承前朝儒學發展至今,已經是漸漸活力不再,諸多大儒紛紛在尋找新的出路,所以,這個時候……陽明兄,該你出手了!

陽明心學,若是在這個時代出現,定然會震撼整個大宋朝!

這一點是早就驗證過的。

陽明心學在明朝一經問世,就引起了轟動。

學子們紛紛追隨,風氣大開。

儘管王陽明逝世後,他的學說一度受到排斥和攻擊,但由於學者的不懈努力,心學仍然輝煌一時。

在《明儒學案》中列舉的七個學案中,包括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閩粵、泰州等地的學者都深受其影響。

甚至朝中大臣如徐階、張居正、趙貞吉等都是他的信徒。

陽明心學不僅在國內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傳播到了國外。

明末,陽明心學被傳至日本,伊藤博文和東鄉平八郎等人都成為了陽明心學的忠實信徒。

進入清朝後,林則徐、魏源、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章太炎、胡適之等人都從中汲取了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業。

陽明心學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信徒眾多,主要是因為其理論的簡易直接和明白四達。

王陽明的心學淺顯易懂,容易理解,普通老百姓一聽就能明白,這可是傳播的大殺器!

蘇允是個實用主義的人,既不信奉理學,亦不遵行心學,他信奉的是毛學,嗯,教員的思想才是從古至今、從東到西的集大成者,最偉大者!

所以,若是理學適合,他就用理學,若是心學合適……嗯,現在最適合的便是心學。

理學已經有周敦頤、張載、以及二程在前,他就算是搞出來什麼理學集大成,大約也起不到特別大的震動。

而且,蘇允有些懷疑,此次傳播謠言的,可能有理學門人的身影在後面。

蘇允寫出《孟子集註》,並非以朱熹的理學理論為根基,而是以唯物辯證主義為理論根基。

而理學的根基便在於道德神學,這是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而蘇允的唯物辯證主義很明顯撅了他們的根基。

雖然蘇允在孟子集註裡面刻意隱去了這一方面的闡述,但在經義大家眼裡,卻是禿子頭上上的蝨子一般顯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