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丹麥三級按摩影視> 茶館:李澤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茶館:李澤潤 (1 / 4)

茶館:李澤潤

「茶館:李澤潤」

卿茗茶館。

江城唯一一家開了五十多年的茶館,地處江城的老城區,一條古運河悠悠流過,河道兩側都是九十年代的居民樓,卿茗茶館就位於其中一棟小洋房的二樓。

小洋房是抗戰時候修的,原主人是個愛國華僑,當年在這棟小洋房裡庇護了不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後來老華僑壽終正寢,其子繼承遺産,特意把小洋房一樓交了公,用來承辦江城的歷史展覽,二樓則做成了價效比極高的平民茶館。

茶館五十年來就沒怎麼漲過價,茶葉都是從附近的茶農那兒收的上等茶,但價格卻壓到最低,幾乎是在貼錢做買賣。

茶館的老闆已經換過幾輪,無一例外都是家底殷實的有錢人,不缺錢,自然也不會想著從中盈利。

無論經過怎樣的風吹雨打,路過那條筆直的運河路,總能看見佇立在萬家燈火之中的卿茗茶館。它就像一個老夥計,陪伴著一代又一代江城居民,其中也包括溫善,王嫣,以及溫讓。

自打溫讓有記憶起,他就跟著王嫣來過這茶館不下十次。

小孩兒不讓喝茶,只能喝點甜水,吃點小食,溫讓是個低需求小孩,坐在窗前發呆都能坐一下午,又乖巧又聽話,茶館那些常客都挺喜歡他,每次一看到王嫣和溫善,就會問一嘴,你家小讓呢。

王嫣每週二四六固定去卿茗茶館,有時候呆的時間長,跟熟人們嘮嗑嘮上癮了,就讓溫善把溫讓也接過去,溫讓在茶館裡吃完晚飯,乖乖寫作業,等到老人們結束閑談,就跟著他們坐車回家。

溫讓記憶最深刻的是茶館裡那個叫李澤潤的青年人。

李澤潤比他年長二十歲,二十七八的年紀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奮鬥時光,但他總是抱著個厚重的電腦,坐在茶館最角落的八仙桌敲敲打打。

他敲鍵盤的聲音很大,噼裡啪啦的,有時候連中年人的嘮嗑聲都能蓋過去,經常有人過來提醒他,小聲點兒。

只有溫讓完全不受他影響,無論茶館多吵鬧,他的作業都能完成得漂漂亮亮。

久而久之,李澤潤對他産生了好奇心,甚至開始旁觀他做作業。

有一次,溫讓不小心把一道奧數題的答案寫錯了,他一眼發現,糾正了他,兩人就借那個機會,聊了起來。

李澤潤當時在唸社會學博士,那樣的年代,有個本科學歷都很吃香,更別說博士了。

他每次來茶館都是在寫論文,據他所說,自己只有在人多的、喧鬧的地方才有寫作靈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怪癖,溫讓一點也沒覺得奇怪。

那時候的溫讓不懂什麼是社會學,李澤潤告訴他,社會學就是研究社會的學問,溫讓覺得他解釋了,好像又什麼都沒解釋。

李澤潤說簡就是繁,以後他就會明白。

於是當溫讓也走向和他一樣的路,當他用簡單的量子力學理論去驗證複雜的實驗,卻被無效的資料折磨得頭疼,當溫廉填志願時問他物理學是什麼,他開始明白李澤潤為什麼會那樣說。

在茶館的日子裡,李澤潤充當起溫讓的“家庭教師”,什麼科目都能指導,還能傾聽小孩並不常訴說的瑣碎小事,這對溫讓來說,是難得珍貴的回憶。

直到溫讓被接回溫家,行蹤都被嚴格監視,他們才徹底斷了聯系。

李澤潤最後一次去茶館是他博士畢業那天,王嫣已經進了精神病院,溫讓也順利透過了市一高的提前招生考試。

那是六月初夏的一天,溫讓參加完游泳體測,因為午後驟升的氣溫,他只換上短袖校服,外套搭在臂彎,全身都是沐浴後的清淡香氣。

卿茗茶館離市一高兩公裡的距離,溫讓步行過去,額頭上滲出汗珠。

茶館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幾乎座無虛席,多了幾張陌生的面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