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餘生隨心> 第40章 ? 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章 ? 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1 / 4)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的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的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的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