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之大,無奇不有,法海暫時將這些自擾之念按下不提,畢竟再往深處想,容易偏差走火,他這一身魔道業障,縱然有一顆佛心駕馭,若一旦失控,也是極其可怕的一件事。
法海並沒有將《公羊》交給悟淨保管,而是收攏到了自己的袖子裡,準備路上閒來無事的仔細研究一下其中的真意,這可是孤本。
上面有作者名——公羊高口述成文·楊天佑錄。
楊天佑生於商,自然是在兩週之前的。
但因為他受了準提聖人佛枷緊箍,又融合了兩世記憶,自是閉關修行,壓制佛性。
等到他出關之後,不止封神大戰早已結束,便是聖人們都已經避出了三界,老子化胡而優婆羅陀佛坐化圓寂。
而後行於三界時,偶遇公羊高,方得此書。
如今贈與了三藏法師。
自其實自漢後,公羊學早不復以往之盛,即便是家仇國恨之下的兩宋時,縱有復起之象,但也掀不起什麼波浪。
楊天佑出了小西天。
西方教現在沒有了,師父也坐化圓寂了,楊天佑跟如今的靈山佛門,其實並沒有什麼香火情。
更何況如今的楊天佑,自認人間一書生,少不得還要做一回狂生,只是向著靈山望了望,便作罷。
並沒有故地重遊的意思。
“楊天佑何德何能啊。”
楊天佑長嘆了一聲,不論是前世佛祖門下親傳的“靈童”,還是適才主動入大日佛焰煉心,復歸於楊天佑的大聖國師王菩薩,都是心甘情願的要成全自己.
雖然他們都說俱為一體,融匯之後只是不分彼此,但當真是如此麼?
楊天佑說不清楚。
楊天佑能做的,便是做到不辜負自己。
不辜負自己,便是不辜負前世靈童與大聖國師王菩薩。
收心之後的楊天佑並沒有選擇去灌江口或是華山,因為他還沒有想好如何面對二郎.畢竟如今的二郎是三界司法天神。
望子成龍,不過如此。
便是三妹如今也成為了庇護一方華山聖母,這是他以往不敢奢望之事。
或許自己與長公主的相遇,本就是一場安排好的算計,但對於楊天佑本身來說,卻並非如此真心才能換真心,若他別有二心,也不可能得到長公主的傾心。
且不論的楊天佑前世如何,即便是楊天佑以本身的秉性,放眼三界也是少有的可靠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