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 (1 / 3)

朱一斗集團徹底覆滅,朱元璋又隨即處置了原來的集慶路官吏,有貪贓枉法,甚至殺人害命的,足有八十多人判了斬立決。

隨後他又在俘虜當中,甄別出有殺良冒功,強搶民女等等惡行的將領官吏一百七十多人,也都給處死了。

足有三百多顆人頭,鮮血淋漓,超過過去三年處死的總和,金陵上下,無不駭然心驚。

朱元璋倒是很滿意,“張先生,總算沒有大開殺戒,這是你的功勞啊!”

張希孟咧嘴了,您可真會說話,外面都管您叫屠夫了,到底什麼才算人頭滾滾?

很顯然,朱元璋理解的大開殺戒和張希孟並不在一個次元裡。

但是有一件事兩個人都沒法忽視,那就是急需人才,尤其是管理地方的人。

朱元璋已經下令,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改太平路為太平府,其他各地也都在調整,這可不只是換塊牌子那麼簡單,裡面的官吏人員,機構設計,職權劃分,統統都要重新來過。一句話,推到了重建!

過去元廷的官吏,除了少數一部分能繼續留用之外,大多數都要從外面重新招募。

一句話,需要開科取士了。

“先生你看這次要怎麼辦?用不用仿效元廷,辦一次熱熱鬧鬧的科舉?”老朱很認真詢問,科舉考試這事,張家在大元朝算是權威了。

張希孟一笑,“主公,其實科舉就是個形式罷了,無非是把人聚集在一起,透過相對公平的考核,從中找出一部分人才,充實到相應的位置上面。所以真正關鍵的是什麼人能來參加考試,主公又打算透過考試,吸收多少人才?”

張希孟一開口,就和別人的論調不一樣……此事老朱也詢問過李善長,甚至問過賈魯和朱升,這幾位普遍都是廣攬賢才,虛懷若谷,注重實際才能,文章取士等等,說得都挺不錯的,可就是差那麼點意思。

如今跟張希孟一聊,老朱豁然開朗,他似乎懂了,都是開科取士,招攬人才,但是有個基本問題,什麼叫人才啊?

真的,你讀古文,許多詩文大家都經常抒發懷才不遇之嘆,但是你仔細研究,他們除了會寫詩文之外,真的別無才能。

不是懷才不遇,而是無才可遇!

在歷史上,朱元璋初期的人才問題,普遍是招攬和主動投靠的。

比如李善長就是在去滁州的路上遇到的,渡過了長江,就收了宿儒陶安和李習,隨後又有汪廣洋,楊憲等人投靠,靠著這些人,撐起了早期的大局。

一直到了吳元年,也就是老朱基本奠定了南部大區王者地位,準備北伐,角逐全國總冠軍了,才宣佈設立文武二科,以考試招攬人才。

而正式登基之後,直到洪武四年,才有了第一次正式會試,一共透過考試的只有一百二十人。

在張希孟的摻和之下,老朱足足提前了十多年,就準備科舉取士了。

從地盤上看,老朱不比歷史上大多少,但是從內部建設上看,卻是翻天覆地,全然不同。

“主公,人才分成兩種,一種是人們眼中的人才,一種是國家需要的人才,就看主公怎麼選擇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