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川南下飯菜廠家電話> 第十八章 千生萬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千生萬劫 (1 / 2)

廟祝突然想起一事,喚來一名小沙彌,在他耳畔說了幾句,小沙彌答應了退下去。廟祝說道:“講述今天這段故事,不可少了一人,我已經吩咐童兒去羊獅幕紫極宮把晚清老人請來,羊獅幕離此地不遠,咱們可以先說前事。”

王興會詢問道:“大師說的這位晚清老人,莫不是……”

廟祝不等他說完,點頭道:“不錯,晚清老人正是名滿天下的弘一法師,在家姓李名叔同的便是。”

李叔同是清末名士,於琴、棋、書、畫都有頗高的造詣,民國年間曾經在浙江、錢塘一帶學府講學,南京大學的校歌為其所偶創,他後來所作的歌曲“送別”更是傳唱至今,陳綺貞、朴樹等歌手均翻唱過,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得一份手抄原本,引為傳家之寶;其現在流傳於世的書畫作品,均已經買到千萬元以上,對後世影響極大。

弘一法師當時早就聞名海內,王興會和老張一聽這事還和弘一法師有關,立即精神一震,聳然動容。廟祝繼續說道:“這位弘一法師本在浙江玉泉山棲身,和咱們萍鄉縣的劉質平、夏丏尊等名士多有來往。這次隨夏丏尊到武功山觀摩遊歷,現今正好在羊獅幕紫極宮中做客,他自感弘一法師名號太大,深為所累,現今已經自號晚清老人了。”

佛前青煙徐徐,大殿內一燈如豆,紗窗外月明星稀。三人重新落座,聽廟祝娓娓道來。

“咱們今天所致這一局面,叫三劫迴圈,每三步一輪,週而復始,永無止境,世上迴圈劫本就非常少見,因為要至此局面,必須雙方棋藝都臻上境,旗鼓相當;又和下棋人的心境品性大有關聯,一般下棋的人發現這個局,哪怕是抱著更大的輸面,也會另闢蹊徑而不會去下這種局而。因為這實在是魚死網破,兩敗俱傷的結局。於下棋人來說,實在是大大的敗興無趣。”

廟祝又問道:“你們可知道我剛才為何大為光火?……只因為三十年前那位和我下棋的老者曾經和我說過,在距今五十多年前,我國東洋海外,有一孤懸小國,名叫琉球國,琉球國當時國內戰亂不休,幾年下來,國力大衰。當時國內有兩股比較大的勢力,分別掌握在兩個將軍手裡,一個叫尚巴賢,一個叫蔡狹町,尚巴賢將軍眼見百姓流離失所,不忍再動刀兵,他聽聞蔡狹町將軍對自己的棋藝十分自負,因此花大力氣尋找出一位青年棋藝高手,並佈告全國,約定雙方在棋藝上分高下,要是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棋藝不敵蔡狹町將軍,那尚巴賢將軍就自願認輸,認蔡狹町將軍為領袖;要是蔡狹町將軍輸在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手裡,並且再找不到人可以戰勝尚巴賢將軍的棋手,那他從此便要服從尚巴賢將軍的指揮,總之輸的一方便要俯首稱臣,雙方再不許刀兵相向,這樣一來就可以免去全國百姓戰亂之苦……”

“這原是一次化干戈為玉帛的好事。全國軍民知曉佈告後自然都十分擁護,他那位對頭蔡狹町將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但棋藝高超,更加難得的是常懷體恤悲憫之心,早就有止息戰亂之願望,他一接到尚巴賢的佈告,立即欣然應約,於是平日裡在戰場廝殺的兩位將軍,便約好在三軍陣前的盛光寺對弈,要以棋來決定這一場戰爭的勝負……”

“……蔡狹町將軍自詡棋藝高超,自然不屑請人出馬,尚巴賢請來的這位棋藝高手,也是十分了得,於是兩位國手級大宗師就在兩軍陣前對弈,雙方妙手迭出,誰也贏不了誰,兩軍戰士都懸起了心等待戰局結果,尚巴賢將軍也在一旁觀戰,寸步不離,兩人大戰了三天兩夜,依然難分勝負,在第三天夜裡,眼看尚巴賢將軍請來的棋手就要落敗,他無奈之下突然設局,聲東擊西,捨棄自己一大片子去引誘蔡狹町將軍入彀,之為搶來一著先手,最後一子奠定局面,居然下出了這個三劫迴圈局。”

“……兩人互相佩服,哈哈大笑,尚巴賢將軍也十分高興,立即就和蔡狹町將軍約定罷兵言和,尚巴賢為表示誠意,更願意聽從蔡狹町將軍的排程,雙方約定齊心協力,共建琉球,大部分的三軍將士都不願意再舉刀兵,一聽到這個訊息,棄甲相擁,歡聲雷動。但沒想到當天晚上,尚巴賢將軍的副將因為不甘心自己親人曾被蔡狹町將軍的人殺死,當晚起兵造反,殺死了尚巴賢,那位青年棋手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不久,蔡狹町將軍也鬱鬱而終,從此戰亂又起,兵連禍結,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後來東瀛日本國見有機可乘,趁機出兵琉球,琉球國從此便不復存在。”

王興會默默點頭,說:“不錯,據文獻記載,日本國佔領琉球后,強迫島上居民改用日本姓氏,很多不願改性的琉球國人,都逃到福建、臺灣等地,赤虺山中無名老人的遺著中,於這一節也有所記敘。”

廟祝見說,頗感讚許感嘆,點頭續說道:“不錯,琉球國滅,算起來不過五十年的事,聽你所說這位老人學貫中西,實在是一位洞悉天地之機的智者,阿彌陀佛,幸甚至哉!琉球國原來以臨濟宗為國教,國滅後島上眾多僧侶便逃來中國,尋找寺廟庇護,本縣有一處寺廟,本琉球僧侶奉為臨濟宗祖庭,就曾經接納過好幾名琉球僧侶。……琉球人愛下圍棋,從那以後,逃來中國的難民中,下棋之人都認為“三劫迴圈”的棋局是極大的不祥之兆,唯恐避之不及,每當遇到這樣的局面,總有一方提前認輸,或者放棄棋局。也是當時我國正處在危難之際,對琉球難民的這種忌諱感同身受,久而久之,棋道中人都認為這棋局寓意不祥,是災禍的象徵。”

“三十年前我機緣巧合之下和一名老者下棋,那名老者用這一步逼和了我,也是感嘆不已,他當日便和我講述了這個棋局的典故,並曾經滿懷憂愁地對我說:“我今日出於無奈,出此下著,只怕一語成讖,從此天下戰火,不知幾時方能止休。”

王興會和老張聽到這裡,才知道這一棋局的來由。老張雖然也是棋中好手,卻遠遠未及高手的境地,加上他歷年來在江湖幫會中打打殺殺,性格豪放,少和當世名流權貴交往,於這些禁忌傳聞既沒有聽說過,即便是聽到了也沒有放在心上。

王興會感嘆地說:“以棋象來推測世間戰亂走向,原本屬於無稽之談,但自古人們用問卦占卜來推測未來之事者,大有人在,而且多以為靈驗。其實無非是求一個心安,心安了,心中便少了牽掛,做事便能專一,心中所想達到的目的,自然也更容易達到;心中常自惴惴,所求之事,則未免常常不如人意了,想來這位前輩心中一定是常常以天下蒼生為念,所以才會對一個棋象這麼介懷。”

廟祝聽了王興會一番言語,深以為然,連忙欠身合十,口誦佛號:“小施主年紀輕輕,便有這樣的見識,實在是善哉善哉!請受老僧一禮。”

王興會慌忙答禮。老張不耐煩地說:“大和尚,你還是快講講你三十年前那次失手吧!”

正在這時,紗窗外燭光閃爍,殿門呀的一聲推開,小沙彌引著一人,邁進殿來。

三人慌忙起身。廟祝迎上前去,握住那人手掌:“法師駕臨,令小廟頓生光華,弟子有禮了。”

王興會和老張見那人五十歲左右年紀,和廟祝只怕年紀相仿,但見廟祝一鞠到地,十分恭敬,想來這人自然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了。果然見弘一法師方面闊耳,短髮鋼須,一副**寶象,令人見之生敬,饒是老張平時粗獷憊懶不拘禮節,這時也畢恭畢敬, 兩人垂手站在廟祝身後,不敢唐突。

廟祝又說道:“今日弟子再次輸在他人手下,有心要講一講三十年前那一殘局,因知道法師在本縣做客,特地請來,驚動法師佛駕,罪過罪過。”

弘一法師答禮說:“阿彌陀佛,來時的路上,已經有弟子和我講明你的深意,想不到三十年過後,此局再現人間,當次之機,怎可少得了老衲?大和尚正該好好說說,也好教我等重懷舊事,讓後人追思過去。”弘一法師寬宏豁達,他雖自號晚清老人,但廟祝和他交情匪淺,於這種私交聚會上稱呼仍然以法師的稱號稱呼他,弘一法師並不在意。

敘禮已畢,幾人重新落座,廟祝請弘一坐在上首,自己在下首相陪,王興會年紀最小,坐了對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