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件事最正面的影響就是,唐晨很怕欠人家的人情債。
但他踏入風水這一行之後,發現人情這東西怎麼都逃不掉。正所謂一而再,再而三……到了現在,他順著人情賺了不少錢,但欠下的人情債也越來越多了。沒辦法,誰讓中國本身就是一個人情社會呢?
其實這也是源於古代的宗法社會,那時候個人的力量太單薄,單獨生活根本存活不了。所以,在古代人們就按照氏族宗法,抱團扎堆謀求生存。千百年來的習慣一形成,自然就難以更改了。
這裡面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孔子曾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句話說的是一個典故,楚國大夫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這裡有一個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就向官府告發了自己的父親。”孔子說:“我們家鄉的正直和你所說的正直不一樣,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粗略一聽,這話很難理解,其實這也正好體現了孔子“仁政”的思想。在孔子看來,偷羊算不上一種大罪過,只要在家中規勸就行了;假如直接向官府告發,將使父親身陷牢獄之災,這是“大不仁”。“兩害相權取其輕”,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對於親人的陋習乃至違法犯罪的行為,大家多半在親情感化的範疇加以影響。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下,我們的社會也慢慢演變成人情社會。
人情社會是好還是壞?
誰都無法下定論,這本身就是一個模稜兩可的事情。一個社會的現象,有它歷史的根源,也有它現在生存的土壤,才會繼續存在的。而人情本身並不是壞事,壞的是人心,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人情來做非法的勾當。
好比唐晨,他從來不會為了人情而去做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更別說違法的事情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只有恪守得住本心的風水師,才能更進一步。太過在意金錢、權力什麼的,這種風水師已經落了下乘了。
而“茶王”周德清欣賞唐晨,就是因為這一點:年紀雖輕,卻懂分寸,知進退,明是非,顧大局。“茶王”是何許人也?享譽世界的名人,只要是鐵觀音的粉絲,就鮮少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周德清一生中看過多少起起落落,是是非非,見過多少青年才俊,後起之秀?
然而,終究是有自知之明,卻始終保持自信的年輕人做出了一番事業。
為何?
周德清早就明白了,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古往今來,天賦異稟的人才如過江之鯽,然而真正能做出一番事業的,卻還是少之又少。古代皇帝聰明嗎?肯定不傻,但為什麼那麼多“昏君”,以至於亡國滅朝?今天的大學生聰明嗎?肯定也不蠢,但有多少個能堅持自己的夢想,為之不懈奮鬥呢?
俗話說的好啊,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看到了創業艱辛,退卻了。而腳踏實地的人,卻能成功。古語有云:“大聰明的人,小事弊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在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總是表現得比較糊塗;真正愚蠢的人,在小事小非上總是狐疑不定精明異常。所以,小事精明是愚蠢的根源,而小事糊塗則是聰明的淵源。
唐晨聰明嗎?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在學習上的天賦還差了那麼點意思,最多屬於中上游。那他為什麼能把風水學得如此出神入化?其實還是那句話,“勤能補拙”。當唐晨決定要把“三合居”當做自己一生事業的時候,他已經“苦修”了風水術差不多二十年,對待風水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的。
這種態度,從他畫符就可以看出來了。
在周德清眼中,如今唐晨的一舉一動,都是賞心悅目的,就好像看著一位書畫家現場潑墨一樣寫意。
筆舞龍蛇,水銀瀉地。神來之筆,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