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一家大宅時,袁天淳停下腳步。
在這麼偏僻的村莊裡,竟然有這麼一個大宅子,住在裡面的人,想必是有幾分能耐的。
“住這兒是什麼來頭?”袁天淳對旁邊路過的村民問道。
“是張秀才家,張秀才可是我們村,百年以來,唯一一個有功名在身的人。”那個村民很是豔羨的說道。
在古代,特別在明清時期,只要能考中秀才,代表著你鯉魚躍龍門,邁入了權貴階層。
因為在明清時期,有功名在身的人,是不必納稅,也不必服徭役的。
明太祖時期,所謂的不納稅,是對窮苦出身的秀才,制定的一種恩惠。
並不是說,所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都不必納稅了。
明太祖沒有那麼傻。
天下讀書人都不納稅了,全靠農民納稅,那朝廷豈不成了窮光蛋啦?
結果到了後來,特別是土木堡之變後。
大明勳貴階層,幾乎被一網打盡。
逃回來的十不存一。
從此文官獨大,那幫丘八,就再也沒有起來過。
論玩權謀,那幫武夫豈是文官的對手?
從那時起,文官不僅把持朝政,而且還牢牢地控制整個天下。
天下,名義上是皇帝的。
實際上,卻是那幫儒家臣子的。
對自己有利的規則,自然是要留的。
對自己不利的規則,自然是要摒棄的。
那些文官,動不動就拿祖訓說事,壓得皇帝老子屁都不敢放。
畢竟,祖訓這東西,是皇帝祖宗定下來的規矩。
你作為皇室後裔,豈有不聽老祖宗的道理?
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這可是大逆不道啊。
一幫文官,不得用吐沫星子噴死你?
這天下的讀書人,不知道會如何編排你。
甚至到了中後期,連殺皇帝這種事情,膽大的文官都敢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