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乃弘治十八年進士,和夏言都是江西人,屬於官場上的同鄉,按照歷史軌跡,這傢伙這時候應該還在袁州府修府志,不過朱厚煒誰都能忘,又怎麼可能忘了號稱明代六奸臣之首的嚴惟中!
這樣的人就得放在身邊就近觀察,一有異動,立馬咔嚓!
於是因病還鄉,從而在野的嚴嵩運氣炸裂,竟然被召回京城成了翰林院侍讀。
翰林院可是清貴衙門,號稱大明儲相之地,大明更有非翰林不入閣的傳統,科舉考試高中第五名的嚴嵩入翰林院,最是正常不過。
在原本的歷史上,夏言比嚴嵩晚九年中進士,而嚴嵩卻因病耽誤了十年仕途,夏言後來者居上,混的要比嚴嵩好的多。
嚴嵩利用自己和夏言是同鄉的關係拼命巴結,夏言也看在同鄉的份上多次提攜嚴嵩,卻沒想到被他提攜上去的嚴嵩就是一頭惡狼,瞅準夏言惡了嘉靖帝的時機狠狠咬上一口,親手送了自己的恩人上了斷頭臺。
不過現在歷史已經反轉,嚴嵩已是翰林侍讀,前途一片光明,而夏言不過是個進京趕考的舉子,因為同鄉,所以夏言主動拜見嚴嵩,並且帶上了入京之後相識的朋友張驄。
張驄已經快四十了,從弘治十五年參加會試,到這次嘉靖帝恩科,如果再次落第,那麼就是第五次名落孫山。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大器晚成,什麼叫投機鑽營,那麼看看張驄的履歷,沒準就能深受啟發。
這傢伙在歷史上考了七次會試,一直到正德十五年的會試才中了二甲進士,而且排名還不靠前,然後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直接成為內閣首輔!
升官速度堪稱恐怖,而他之所以能升的這麼快,簡單的四個字。
簡在帝心!
也就是說這傢伙馬屁拍的好,能替嘉靖帝辦事,而且辦的讓道君皇帝很高興。
在嘉靖朝最有名的事件非‘大議禮’莫屬,也就是嘉靖帝要讓他爹興獻王當皇帝,但是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不肯,非要嘉靖給弘治帝當兒子,稱呼他親爹為皇伯。
‘大議禮’可以算得上是大明一朝皇權與相權的巔峰對決,能與其相提並論的也只有萬曆朝的‘爭國本’一件罷了。
然而屁股底下皇位都沒坐穩的嘉靖帝根本不可能是群臣的對手,於是裝死、死拖。
但不管怎麼拖,事情總得要解決,於是看見機會的張驄粉墨登場,引經據典的證明嘉靖帝追封興獻王為皇帝的合法正統性,此舉自然而然在仕林掀起軒然大波。
可以說張驄此舉就是讓自己和仕林割裂,甚至可以說是背叛了儒家,但是那個時候已經四十五歲的張驄顯然顧不了那麼多了,為了能夠平步青雲,他毫不猶豫選擇迎合皇帝,從而為自己搏取一個光明未來。
張驄成功了,青雲路在他腳底出現,嘉靖帝也徹底贏得了這場群臣博弈的勝利!
現在坐在夏言右邊的張驄悶頭喝酒,低頭吃菜,不管夏言和嚴嵩說什麼,都是一副毫無表情,波瀾不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