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異葉黃鵪菜> 第一百二十六章 菊黃蟹正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六章 菊黃蟹正鮮 (1 / 2)

持螯飲酒菊花天,沮江岸邊滿街鮮。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

在“菊留秋色蟹螯肥”的金秋時節,坐在家中或餐館裡,品嚐肉質鮮嫩的石蟹,精敲細剝,其味無窮。再配以黃酒小酌,驅寒暖身,美食健康,勝似神仙。

南頤縣小河多且溪流縱橫,盛產石蟹,也叫溪蟹,舊稱石蟹。石蟹,為淡水產蟹類。甲殼綱,十足目,溪蟹科。棲息溪流旁或溪中石塊下,近似種類繁多。

南頤縣石蟹常見品種有細齒溪蟹和鋸齒溪蟹,個體較小,頭胸甲背面稍隆起,額部後方有一對隆塊,其前面有皺紋或顆粒,腿窩後方下凹,隆線清晰,前側緣有小鋸齒。在鳳陽河、九子溪等淡水區石蟹常有發現,且量多、鮮美、味醇,實為秋天的一大美食。

尤其是在暴雨過後為多,山民時有捕獲。石蟹經鹽漬,加入醬油、辣椒、蒜頭和味精調味,便可食用,為當地人喜愛的佐膳佳品。

螃蟹一般人都是知道的,但說起石蟹,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吃石蟹,當然是清蒸最好了,味道更鮮,再配一個醬醋汁,既簡單又美味,非常實用。

南頤縣人做石蟹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法與步驟:

先把抓獲的石蟹在水裡清洗乾淨,再把洗淨的石蟹肚子朝上,擺在蒸籠上面。在石蟹的肚子上擺上薑片,撒一層蔥花,然後蓋上鍋蓋,大火蒸十分鐘即可。同時準備適量的生薑切末,添上少許生抽,加入多一點的陳醋,再淋點芝麻油攪拌均勻,吃石蟹的時候蘸取即可。

又是一年吃石蟹之時,當西北風吹進荊山的時候,石蟹便要成熟了,這時其肉緊膏滿。九雌十雄,九月份吃雌蟹,十月份吃雄蟹,這裡說的是青蓮鎮,所以,青蓮鎮九月到十月,是石蟹最佳賞味期。

在深秋時節,走在青蓮鎮上,大多數菜館門口,總會聞到若隱若現的石蟹特有的鮮香味,配上姜醋蘸料,成就了一種美味、處處飄香的美食體驗。今年,石蟹成熟期時間是九月二十六日。

擇日,農天一帶汪紫薇回到龍巖村探究農家大院建造風格,順便到青蓮鎮辦事,剛好友人相約到老字號“一招鮮”酒館,給了今年石蟹開吃的一個大驚喜。他本來打算十月底約好汪紫薇一起來吃,這叫人算不如天算,不管早晚,只要是美味,就是最好的安排。

這不,石蟹未上,蟹黃來了。吃蟹前,先品蟹黃,抿幾口滋潤香醇的黃酒,算是開場了。就像一場戲劇的序曲,先來一段鋪墊,為整雙石蟹的上場,吊足了味蕾。飄香上桌,他們迫不及待地趁熱動起手來,大家無需講究。

農天一說,有人喜歡先吃蟹腳,有人保持最原始的粗狂吃法,掀開蟹蓋,直入精華部分。蟹膏,黏糯鮮軟,嘴巴頓時充滿了河水溪水沖刷出來的精華。

汪紫薇道,好像那一溪清澈的泉水,隨著一年的遊動,精華都被這生靈吸了過來,聚集在蟹膏上面了。

農天一忙著吃蟹便連聲“嗯嗯”。

蟹肉,滑嫩鮮甜,層層絲絲,塊塊條條,都是大自然造物的精靈。

蟹腳,細膩的食客,需要各種工具輔助,而農天一最喜歡就地取材,不用鋼鐵工具,他認為那是破壞食物靈魂的煞星。

於是,他告訴汪紫薇怎麼吃:把蟹腳最粗壯的上端折下來,前後破開,用蟹腳最末的一段,可以將上端的肉從一端全部捅出來。這種吃法,蟹腳肉最美。

汪紫薇深得要領,笑眯眯地說:沒想到你還是個美食家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