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異葉黃鵪菜> 第九十章 沉浮東坡茶(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章 沉浮東坡茶(上) (2 / 2)

薑茶,價廉物美,還有防病療病的良效,而蘇東坡又樂於向朋友們介紹,所以不久,汴京的市井中,薑茶便廣為流行起來。人們為了記住它的由來,特意給它取了個雅名,就叫“東坡茶”。

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州一箇中產家庭,父親蘇洵是一個有才華卻考試總是不中舉的人,於是在家專心寫作並輔導兒子蘇軾和蘇轍做學問。

蘇軾20歲那年,蘇洵帶著他和蘇轍離川赴京趕考,一篇《邢賞忠厚之至論》的策論題,驚豔了主考官歐陽修,小試官梅堯臣。歐陽修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當然,蘇東坡除了是個大文豪以外,更有美食家之稱,現在被流傳甚廣的東坡肉,正是出自蘇軾之手。

元豐八年,東坡從黃州復出,元祐四年被調往杭州任太守,其間東坡指揮民眾疏浚西湖、修建湖堤,杭州百姓感其恩德,送來了豬肉和酒。

東坡給廚工批了個條子:“酒肉一起送”給那些修浚西湖的民工。結果,廚工粗心,看成了“酒肉一起燒”,用美酒將豬肉燒得紅香酥爛,香飄西湖,令人垂涎欲滴。

經過幾番錘鍊發展,這道紅燒肉終成正果,之後,在汴京的市井中,薑茶便廣為流行起來。人們為了記住它的由來,特意給它取了個雅名,就叫“東坡茶”。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幾經沉浮,但他始終秉持曠達胸懷,笑看風雲,坦然面對坎坷,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橫生樂趣,消解苦痛,從而成就了他千古一人的美名。

君子寬以待人。這個“寬”,有寬容,有寬和,有寬厚,有寬宏和大度。在人際交往中,蘇軾均以茶性與茶道對之。

蘇軾年輕時有一個朋友,叫章惇。這個人後來當了宰相,執掌大權。他當政時,把蘇軾發配到嶺南,後又再貶到海南島。

對於這樣一個幾乎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人,蘇軾以大海般的寬闊胸懷寬恕了他。當蘇軾遇赦北歸的時候,章惇卻倒了黴,被貶到嶺南的雷州半島。

當蘇軾聽到章惇被放逐誒對訊息,他在給人的信中說:章惇到雷州,我知道後好幾天都很驚歎。這麼大年紀寄跡海角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海康一帶雖然偏遠,但無瘴氣,望以此開導他的老母親。蘇軾還對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不愉快再提它也沒有益處,多想想以後吧。

蘇軾的寬厚和大度,不僅是一種待人的態度,而且還是一種胸襟、一種境界。這正蘊含博大精深的茶道。

蘇軾喜歡喝茶,當時的紫砂茶壺很小,喝了一壺又一壺,很費事。蘇軾就想做一把大茶壺,因此買來了紫砂天青泥,拍拍捏捏做了幾個月,也沒做成一把像樣的茶壺。

一天夜裡,小書僮打著燈籠來請蘇東坡去吃夜點心。蘇軾看著燈籠計上心來,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把燈籠壺呢?就這樣肚皮大大的燈籠壺做出來了,但又光又滑不好拿,於是搓條泥巴,這頭搭那頭,就像房屋上頭的梁,燒製出來後,蘇東坡提著“梁”,於是就取名“提樑壺”。

為了紀念這位大文人,後人就把這種提樑式的壺稱為“東坡提樑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