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帝王飲之,乞丐飲之;雅人飲之,俗人飲之;高興時飲之,鬱悶時飲之;勝利時飲之,失落時飲之。在各種名目的“慶功酒”、“茶話會”以及婚喪嫁娶等場面中,茶與酒都是無處不在,而且是事件的主角。
這正是“寒夜客來茶當酒,竹壚湯沸火正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人們經常說:“以茶代酒”,那是因為茶能使人頭腦清醒,而酒能成事,也能敗事。適當的飲酒不但可以振奮精神,不失大雅,且有益健康,可是一旦飲酒過度,人往往就會失去理智,誤事或傷及身體。
農廬對農天一說的蠻具體:生活中,茶也好、酒也罷,它們就像是藥引子,人說“無酒不成席”,無論你是請人吃飯,還是家人團圓,都是以茶待客,酒字當先。這說明茶與酒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中是何其重要。
巫青接著說:“茶亦醉人何必酒”,千百年來,茶與酒的淵源,以及它們之間那千絲萬縷的關係,又有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
汪秀才舉例說明,有一篇俗賦《茶酒論》記載了關於茶與酒的辯論文獻,其中茶與酒各自誇耀,爭論不休,最後由水來調停,因為茶與酒都不可能離開水,沒有水,茶與酒也就沒有生命,又談何美味呢?
有關茶與酒的故事和傳說,不勝列舉,只有靠自己去親身感受和體驗這人間的美味。
這時,汪秀才以提問的形式說道:那麼,一代梟雄曹操喝茶嗎?
這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英雄,向來是喜歡飲酒的,也喜歡解酒來表達忠誠之心,比如,進貢家鄉的九醞春酒給漢獻帝,再比如,他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拿“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樣的酒話來試探劉備……酒似乎是在歷史書籍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不適合閒適的時候來飲。
巫青笑道:還是茶好,比如,就“曹操愛不愛喝茶”這個問題,曾經有過描述,曹操還笑談“小喬,我最欣賞你的茶藝了!”
美人煎茶,向來是最惹人心動的話題,置炭、燃爐、煮水、烤茶、烹茗、激花、點茶、分盞、敬茶,這些禮儀做下來,茶的香自然增加了幾重。這就好比是去吃荔枝,非要快馬加鞭,一匹又一匹的馬跑下去,一騎紅塵之後,才能換來妃子的笑聲,營造濃濃的期待感和儀式感。
汪秀才笑著說,到了最後,還是需要一杯茶來中和某種氛圍,溼漉漉的石板路,油亮的屋簷,喝足了水的盆景與花草,水聲與茶聲的交響樂裡,茶不醉人,人自沉醉。
恰如茶盡時,天晴了,鳥雀的翅羽劃過的天空,朗麗的一如被茶洗滌過的內心。
經過十多年的靜心修為,農天一學到了不少茶文化知識,且打下了紮實的根基,他說:“先生,茶與酒就像一個道場,一柔一剛,彼此中和,方得其味。”
汪秀才看著農天一,先是點頭,隨後說:“茶與酒,一柔和,一烈性,各得其味,各得其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