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異葉黃鵪菜> 第六十七章 茶酒兩相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茶酒兩相宜 (1 / 2)

這天,汪秀才與農天一講解茶與酒的關係。

汪秀才不愧是飽讀詩書之人,他是這樣梳理兩者之間異同的:

傳說中茶與酒幾乎是同時出現的,這兩者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種最大飲品。它們都是人類的物質消費品,但人卻因為消費而對它們產生了精神和生理上的依賴。

自古以來,茶與酒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及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是相互關聯的,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兩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具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東晉時江統在《酒誥》中論述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傳說杜康是中國釀酒業的開山鼻祖。三國時曹操的《短歌行》中讚美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代詩人也多用杜康讚譽美酒。

而茶的發現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炎帝時代。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為萬病之藥,酒為百藥之長”。這是古人對茶與酒的高度評價。

其實,茶與酒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裡,都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茶文化與酒文化並稱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兩大主流,是人與人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重要媒介。

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在醫學上都有藥性。適當的飲用,可以興奮神經,振奮精神,提神益思,消除疲勞,預防疾病等等。

所不同的是,人們常說“借酒消愁”。因此,二者都是美味,都不可多得。

飲茶過量使人容易失眠等,而飲酒過度同樣傷身,且易造成酒精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汪秀才動情地講道:古往今來,流傳著很多關於文人墨客因為飲茶或飲酒,而產生創作慾望的動人故事。茶與酒,可以啟迪智慧、激發靈感,甚至文思如潮、勢不可擋。

如“李白斗酒詩百篇”,給後人留下了多少不朽之作,他的名作《將進酒》更是借酒發揮,豪氣萬丈。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好茶、嗜酒,並以茶抒懷,借酒賦詩,寫下了無數傳世之作:“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文章自天成,飲酒自得之”等絕句,都是在特定的時候而創作的千古絕句。

再如,晉代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也是在這種特殊的情趣中誕生的。“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是何等的意境,又是何等的心境。

茶與酒,作為生活中的特殊飲品,在各個領域,不同場所,無不散發出醉人的芳香,誘人的魅力。

今天天氣陰沉,錢書生也跟農天一談了自己的看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