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講給眾人打了一個比喻。
“聖道學說,就像是一個人手中的武器,而儒道學問,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
“擁有絕世的神兵,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
李講話鋒一轉,反問道:“可若是一個人的身體孱弱,空有神兵,發揮不出半點威力呢?”
這句話將眾人問倒了。
這是一種他們從未聽過的言論,感到驚奇的同時,心底的某一塊認知也被動搖了。
許多人本能的感到不安,這是傳統的守舊觀念與革新觀念之間的衝突。
有人忍不住道:“太師此言差矣,從古至今,我們都是這樣一路修煉過來的,怎麼到太師的口中,我們的路就好像走錯了?”
有了一個人帶頭,其他人紛紛鼓起勇氣開口。
“是啊,就算如太師舉例不假,身體是戰鬥的本錢,可您又如何確定,儒學文章就是‘身體’,聖道學說就是‘武器’呢?焉知不能顛倒?”
“我也覺得太師說錯了,儒學文章我們又不是沒學過,無論是對修行還是戰鬥,都沒明顯的好處,哪裡值得鑽研深究?”
……
人們議論紛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陷入了討論當中。
那位先前曾開口的張森,再次皺眉說道,“你看吧?這哪裡有個上課的樣子,鬧哄哄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開了一場集市!”
“吵歸吵,學生到底還是進入了狀態,換做咱們,可就沒這個本事咯。”一位老師道。
他敏銳的注意到,在座的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被調動了。
但張森還是不悅,“進入了狀態又如何?他這般抬舉儒學的地位,不就是為了自己接下來的作品造勢?如此玩弄人心,容易遭到反噬!”
這位老教師鼻孔噴氣。
他的眉頭緊蹙,學生看不清裡面的彎彎繞繞,他身為老師還看不清嗎?
李講之所以這樣做,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引起重視?
可他有沒有想過,自己接下來的作品一旦令人失望。
先前所做的一切不僅會付諸東流,而且還會成為倒向自己的洪水?
“還是太年輕!”最後,張森下定結論。
人們討論了足足一炷香的時間,直到熱情漸漸消退,李講方才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
嘈雜的噪音很快消散了。
李講站在萬人面前,負手而立,平靜說道,“諸位的觀點,我已經聽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