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後世之人所想象的有所差別的是,中國古人對待土地的態度,是很認真的,甚至認真到了虔誠的地步。
自漢代以來,中國人就強調,要精種厚收,絕不薄種廣收。
這怎麼講呢,比如說某人家裡有五十畝地,但是他家的人口,只能完成三十畝的精耕細作,那剩下二十畝怎麼辦呢?
勉強去種麼?
不,其實就是放在那裡放著,荒著,什麼也不做。能精耕就絕不隨便搞搞。
長安周邊的地盤也是一樣的。那些地都不是“無主之地”,然而由於沒有足夠的人力去種,所以就那樣荒著了。不要說長安,就是北齊境內也是一個樣。
所以“戶口”這種東西,就能代表國家的絕對實力。沒有人,有地皮也沒用。此時糞肥也開始廣泛使用,沒有人沒有牲畜,田的肥力也是不行的。
蜀地產的糧食,只能蜀地吃,運出來的話,就必須靠漢水的漕運。所以楊堅就直接提出把人弄關中來重地,糧食就在關中了。
至於蜀地會因此而貧瘠,那關他啥事?
宇文邕點點頭,這也是應有之意。
“陛下的婚事,這是微臣的第二策。陛下應該儘快與突厥聯姻,這樣就能得到突厥的馬匹,牛羊等牲畜。馬匹可以運輸,可以作為騎兵的坐騎。耕牛更是我們缺乏的。
在這件事情上,陛下可一定要思慮清楚啊。”
楊堅說的這個,讓宇文邕很是屈辱。但形勢比人強,你行你就上,不行那就只能閉嘴唄。
你是皇帝,沒有辦法逃避這些責任,也沒有辦法投降敵人!你必須要為自己的一切負責。
“這件事,朕會慎重考慮的,那麼第三策是什麼呢?”
“第三策,就是派人出使陳國,約定兩國聯盟,遠交近攻,互為守望。”
楊堅一字一句的說道。
現在南陳跟北齊的貿易往來爽到飛起,早已忘記一旦北齊整合好內部的一切,隨時都能滅了南陳。
嗯,現在是給他們提個醒的時候了。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