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7章 蟲王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江銘每到秋季,都要進京參加各種鬥蛐蛐大賽。

白露、秋分、寒露這三個節氣,是鬥蛐蛐兒的高潮期,俗稱“勇戰三秋”。

蛐蛐學名蟋蟀,古稱促織。

鬥蛐蛐始於唐朝天寶年間,興於宋代,當時朝野上下都熱衷於此,有“萬金之資付於一啄”的記載,歷代文學作品中也都有描述,至今已有1800年歷史。

上個月入秋後,江銘花重金在魯東省購買了數只上品蛐蛐,去天京參賽,結果運氣不好,都遭到了慘敗。

金錢上的損失倒也罷了,問題是在鳴蟲圈子裡的面子丟大了,被幾個老對手一直嘲笑。

現在江銘急上了火,在到處打聽求購好蛐蛐,想掙回自己的面子。

葉泉得知後,告訴江銘自己這兒有幾只蟲王和上品異蟲,可以轉賣給他。

江銘自然不信,好的蛐蛐産地一向在北方,比如天京的西山八大處,昌平十三陵一帶的山區,還有永定河西邊的雲崗等,這地方的蛐蛐兒善鬥,號稱鐵嘴鋼牙。

不過時過境遷,現在天京附近郊區早就沒好蛐蛐可捉了。

如今好蛐蛐的産地,多在齊魯大地,寧津、樂陵、兗州一帶的蛐蛐最好,另外號稱“小易州”的易縣,也出産善鬥的蛐蛐。

葉泉的家鄉在越安,屬於嶺南地區。

南方倒不是沒有好的鬥蟋,南方鬥蟋有腿長、善跳躍、行動敏捷、鳴聲響亮和顏色鮮豔的特點。

但相比北方幹旱區的鬥蟋,在體質、鬥性、耐力、受口與兇悍上面,還有一些細微差距。並不是主流的鬥蟋,只能在不下雪的南方數省流行和發展。

不過,想到葉泉在馴養動物上的神奇能力,江銘心中一熱,也相信葉泉不會用謊言騙他。便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葉泉小時候玩過蟋蟀,但沒正式跟人鬥過,不過人們常將花鳥魚蟲四者並列,葉泉曾關注過,還感嘆那麼多人為了這小小蟲子而痴迷。

現在,一隻好的蛐蛐往往能賣出上萬甚至數萬的的高價。還有“二月富萬戶,一厘值千金”、“小蛐蛐比頭牛”的說法。

去年這個時候,葉泉正缺錢花,腦袋裡盡想些能賺錢的事,擁有靈能空間這個好條件。如何不利用?

觀賞魚、蔬菜、盆景、花卉都是當時付諸行動的想法,這蛐蛐既然有人願意花高價購買,葉泉自然打上了主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