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天。
早上起來,雨後清新的空氣讓李君閣心神一震。
取出朱羽上好弦,李君閣又開始了每日的晨練。
十二支練習箭擺著身前,李君閣一發一發,時間間隔一致,充滿了韻律感。
“嘣……啪!”
“嘣……啪!”
十二支箭射完,箭箭中的,在豬靶子的心髒部位密密的紮成了一圈。
一種相當玄妙的體驗在心底升起,今天早上的感覺非常好,似乎有一種目光可以引領箭只走向的靈異錯覺。
這就是傳說中的指哪兒打哪兒?李君閣喜滋滋地去將箭取出,再次嘗試。
現在的扳指上連線了兩根麻繩,纏在一個護腕上,李君閣才明白了麻繩的妙用,之前參觀文物展時的那個解說員根本就是不懂弓箭的二把刀。
麻繩的作用是讓拇指徹底變成一個撒放機關。
而整個弓弦的拉力,現在變成靠護腕和右臂承受,射起來更加的放鬆,可以將心神完全放在瞄準上。
現在李君閣發箭姿態也變了,撒放後右手上臂自然抬起,左手和左臂自然放鬆,朱羽的後坐力將手腕帶得有一個小幅度的順時針選擇,然後將左臂帶得往外一偏。
這就是《射經》中“前撇後撅”的精要所在。
再次發箭,不過這次心態變了,剛剛的感覺也就跟著消失,雖然還是箭箭中的,但是落點明顯比上一次大了一圈,準確性不如剛剛那次。
搖了搖頭,李君閣拆下弓弦,開始了一天的勞動。
還是檢查陷阱,扛竹子,做早飯。
昨天的竹鼠肉被李君閣加工成了冷吃肉丁,骨頭架子變成了烀著的竹鼠湯,現在正是火候。
取過上次蒸木薯糕的方形蒸格,放鍋上燒起水,李君閣調變了一盆稀木薯汁。
然後在旁邊放上一大盆涼水。
蒸格上汽,李君閣舀了一瓢木薯汁進去澆勻,很快木薯汁就變成了薄薄的一層,開始漸漸變白,然後透明。
等麵皮完全透明後,李君閣舀了一勺涼水淋進去,取出麵皮泡到涼水盆子裡。
就這樣一張一張,沒一會就做了幾十張麵皮子。
大鬍子在旁邊拍得直咽口水,看來今天早上又有好東西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