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基金已納入政府預算,但保持完整獨立,不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公共財政收入。目前用於社會保障事業的財政支出在增長。
現存問題: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水平整體偏低,在世界範圍內也偏低。隱性債務容易引發財政風險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的轉製成本和空賬執行的問題)。財政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投入缺乏立法約束。地方政府在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責任上缺位。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管理薄弱。
對策:提高財政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支出水平,探索社保基金收支平衡的長效機制,法規建立明確的財政對社保基金的投入,釐清各級政府在社會保障基金方面的財政責任,建立和完善專門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
第三章 社會保障基金與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影響:
養老基金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對於擴充資本市場規模、最佳化資本市場結構、增強資本市場的競爭性、完善資本制度、催生新的金融品種和服務專案等有深遠影響。穩健、規範、有序的金融市場又為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基本途徑和渠道。
社保基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經濟社會條件:實體經濟的持續增長與宏觀經濟的相對穩定,相對完善的金融結構和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治理結構。
制度性條件: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原則,對金融市場和社保基金的有效監管,良好的信用環境,其他非正規制度的影響。
金融市場對社保基金發展的影響:
經濟增長效應:推動經濟增長,對實體經濟的傳導財富效應、流動性效應、託賓q效應、非對稱資訊效應),實體經濟增長對社保基金發展的傳導。
投資收益效應:穩健有序的金融市場是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營運的基本前提,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將影響和制約社保基金的發展,金融市場的開放度決定社保基金投資的資産質量及結構,資本市場的波動起伏直接影響社保基金的發展。
社保基金在金融市場的地位: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避免風險過分集中和以來銀行體系,能準確評價股票的基礎價值),因規模龐大其地位和影響逐步上升,是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重要主體長期投資者)
社保基金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積極:有助於改進資本市場執行機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促進各種金融機構的晶振和發展帶動專業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促進人壽保險公司的發展),促進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積極推動公司治理,加強資本市場宏觀調控。
消極:社保基金行為短期化可能導致資本市場扭曲與泡沫化,引發羊群效應資訊公佈不對稱,投資行為誤導其他投資者引起資本價格扭曲),巨額社保基金的積累本身對資本市場形成壓力。
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現狀:金融市場規模小,結構不均衡,資本市場不發達,制度建設比較落後,金融監管不完善等。資本市場結構失衡,間接融資佔絕對主導地位。資本市場存在制度性缺陷,交易品種尚不豐富,市場分割,發行機制不健全,單邊市場特徵明顯,退市制度不健全。
社保基金資本市場的運營現狀:運營的社會保障類資金主要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重要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推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投資理念,“審慎投資、安全至上、控制風險、提高收益”的投資方針,對流動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採用由社保基金會直接運作與社會基金會委託投資管理人運作相結合的基金投資方式,以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為主。
社保基金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養老保險基金不入市將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缺乏長期的機構投資者,社保基金入市可以擴大機構投資者的基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形成平穩活力的金融體系。
社會保障水平低導致利率槓桿失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本市場運營的現狀與展望:
必要性: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性要求保值增值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基金資金不斷貶值,人口老齡化程序加快增大養老金的支付壓力。
風險與約束:系統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其約束來自:實體經濟的穩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個人賬戶做實、統籌層次提高、覆蓋面擴大),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結構性改革、資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協調、解決結構性矛盾)。
制度安排:放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法律和政策上放寬),建立完善投資管理體制信託制度,合理的風險約束機制、監督機制、補償機制),明確基金投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