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寰拿下了升龍城,並且得知了鄭檜已死,而鄭檢剛剛離去。便立時派出一隊人馬,去追趕鄭檢的隊伍。可惜沒能追上,被鄭檢逃到了清化。
鄭檢半路之上,便有快馬追上隊伍,告之升龍城已經被明軍攻破,鄭檜與城同亡。白髮人送黑髮人,自有一番淒涼。因此,鄭檢對於明軍的仇恨,也讓他失去了理智。
一到清化城,鄭檢便出動了半數以上的人馬,四處蒐羅壯丁驅趕入城。
許多壯丁只給發了棍棒,便被安南軍驅使的著,去迎戰追擊鄭檢的明軍。
一戰之下,這些烏烏合之眾便被明軍打的死傷無數潰不成軍。但是鄭檢卻也在清化城,穩住了陣腳。
顧寰在升龍城稍事休息,便將這裡一應事物,都交由李天寵所帶領的文官隊伍管理,自己則令軍直撲清化城。
李天寵奉朱載坖之命,為中南巡撫。自然對於中南半島的官員任命,與戰後安定,要盡心盡力。
因為之前兩個安南與洞烏的兩個戰場上,基本上都是對峙的情況,李天寵也沒能有所建樹。但現在則不一樣,顧寰大軍一戰,便已經拿下升龍城,安南北部已經併入大明版圖。
這裡向來與大明接壤,百姓對於大明很是親近。因此李天寵很快便劃分了州縣,並委派了官員治理。地方上,村鎮則由安南本地的讀書人為村鎮之長,其官員任命與大明無二。
安南這幾十年來,多有戰亂。鄭氏與莫氏互相攻伐,數十年來都不曾安定。因此,安南百姓大都向往穩定平和的生活。
李天寵抓住這一點,四處張貼安民告示,並大肆宣揚大明皇帝陛下免稅三年之旨意。雖然大家都明白,這是大明在收買人心。可是這政策是好的,大家還是依舊欣然接受。
即使有一部分人,不甘心歸附大明,但是人心思定,卻也掀不起浪花,安南北部很快便徹底平定下來。
顧寰帶兵來到清化之時,鄭檢的軍隊人數已經突破了五十萬人。
這個數量極為恐怖,幾乎同圍百里之內的壯丁,都被鄭檢派人抓到城中。
在鄭檢看來,火器戰陣對決雖然安南吃虧,可是隻要人數夠多,一樣可以阻攔甚至擊敗明軍
可是他也是因為兒子鄭檜之死,有些失智,忽略了一個問題。強徵來的這些壯丁們,對於他鄭氏本就不滿,何提給他們賣命?
因為知道城牆對於明軍的火炮並無阻攔的作用,所以鄭檢要在城外與明軍決戰。雙方擺開陣勢,安南軍向著明軍緩緩壓上。
顧寰這邊卻命令明軍不動,先是兩輪火炮轟擊,再是火銃一排排的連續射擊。安南軍五十萬人雖多,卻是衝上前多少,就被打死多少。偶爾有一兩個衝到明軍面前的,也被刺刀捅死。
大戰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安南軍便一舉崩潰。許多壯丁都扔了手中的粗劣兵器四散奔逃,轉眼便逃散了三十餘萬人,只剩了數萬安南精銳。
看到勢不可為,鄭檢也沒與明軍繼續大戰,而是帶著剩餘的軍隊一路逃回老窩順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