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年12月28日36歲的漢桓帝劉志昇天了!
他留下了個爛攤子,這個局變得錯綜複雜險象環生!
如今太監和文人是大夫都學會了獨孤九劍,專門找別人的破綻,當然太監更厲害一些,因為他們還有葵花寶典作為鎮教之寶。
但是桓帝昇天,第一個出手的高手並不是他們中的一員,所謂江湖人才輩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那麼第一個出手的,不是太監,也不是文人是大夫,他是誰呢?有人說肯定是皇親國戚,因為他們好久都沒有出來了,沒錯,你猜對了。
第一個出手的就是前面說過的那位竇妙皇后,在盟主身邊伺候多年,他潛心觀察研究,並且隱忍多年,終於修煉成了上等內功,而且盟主一死,她也就不用忍了,她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做她想了很久的事情。
皇帝死了,平日裡依靠盟主的太監們傻眼了,沒有了支柱的他們採取了觀望態度。機會留給了知識分子。當然,有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知識分子便當仁不讓,他們首先要把失去的奪回來,怎麼做得呢?
首先,前面說過竇妙是文人士大夫推薦的,如今又是皇后,而且他的老爹那是名士,所以就在皇帝昇天的第二天,竇妙便被尊奉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這一下終於揚眉吐氣了,於是有了皇太后的權利,她第一個出手了,先將劉志生前最寵愛的采女田聖殺了,這狐狸精他已經痛恨多時了!然後才和群臣們商議,要找個她能控制的皇帝,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不然她這個皇后只怕也是做不久啊。
這裡要簡單說一下,漢桓帝沒有兒子,我只能推斷他為什麼沒有兒子:
第一個原因:有生育能力的時候,梁皇后是他第一位後宮之主,儘管受寵多年,卻終究不曾懷孕,隨著時間的推移,桓帝也因此漸行漸遠,婦人憤懣之餘心生歹念,以狠毒的手段迫害妊娠嬪妃,使得桓帝的妃子流產眾多,桓帝因為外戚權勢敢怒不敢言,但隨著梁皇后的哥哥、權臣梁冀的去世,梁皇后最終也受桓帝冷落憂鬱而死。
第二個原因:桓帝統治前期的有名無實,受控的情緒難以釋放,漢桓帝的心態也變得畸形,當權力的枷鎖一下子被解開的時候,內心多年的空白急需被大量填補,瘋狂納妃的背後,是自己慾望的畸形,五六千宮嬪的規模,為漢桓帝身體的透支埋下了禍根,自我放蕩的隨性而做,將之前的不滿和壓抑盡情釋放,在不顧一切的亂來之後,漢桓帝劉志的生命最終沒能走到不惑之年,36歲的他因此身衰多病,撒手人寰。
以上僅為推測,不足以說明桓帝為什麼沒有兒子,因為桓帝是有生育能力的,他膝下三個女兒怎麼能說他沒有生育能力了,然而鐵定的事實是他沒有兒子。
皇帝由誰來當?這是竇妙被封為皇太后之後的馬上要考慮的事情了,竇妙和他的老爸竇武只有一個原則:這個皇帝只要他們能控制住,是誰都可以!管他有沒有能力,是不是賢能,這是以後的事情。當然,他們的意見估計也和陳藩這些文人是大夫商量過後敲定的,因為前面說過,陳藩和竇武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向皇帝推薦了竇妙……
“先帝沒有兒子,你看如今宗室中誰最賢能、最適合繼任皇帝呢?”竇武叫來了侍御史劉鯈問道。
“先帝的堂侄、解瀆亭侯劉萇12歲的兒子劉宏最有賢才,我覺得比較適合,您看呢?”侍御史劉鯈用徵求的語氣回答道。
劉鯈早都把竇武他們的心思揣摩得差不多了,說這話只不過是走走過程、做個順水人情而已,你想想,一個12歲的孩子,在社會上能留下什麼賢名?
懂得了竇武他們的心思,於是乎,劉鯈馬上被封為光祿大夫,參與皇帝登基大典。
於是乎,劉鯈與中常侍曹節二人持節,中黃門、虎賁、羽林等千餘人出洛陽,去迎接劉宏入京繼位。
公元168年1月3號,竇太后下詔:封竇武為大將軍、封前太尉陳蕃為太傅,陳蕃、竇武、司徒胡廣三人錄尚書事。
陳藩,沒錯,就是之前桓帝讓他滾蛋了的陳藩又殺回來了,而且高居太傅之職。有了之前陳藩和竇武竇妙之間的關係脈絡介紹,所以陳藩殺回來應當在情理之中。
陳太傅不但當了太傅,竇太后還要繼續對她感恩戴德,將朝廷大小事務全部交給了陳大人來打理了。
但是陳藩剛開始接手朝中大權的時候,有點光桿司令的味道,這是為什麼,因為桓帝昇天,國家沒有了元首,各位尚書大人便告病不朝,坐觀其變,等到陳大人來的時候,發現辦公室裡盡然沒人來辦公,“這還得了?”陳藩立即給他們寫威脅信,接到了威脅信的他們嚇的趕緊跑到辦公室繼續上班。
公元168年1月20號,劉宏到達洛陽夏門亭,由竇武持節,以王青蓋車之禮迎入皇宮。
第二天,13歲的劉宏正式登基為漢靈帝,改元,公元168年即為建寧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