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桓帝留下的爛攤子暫時在竇武和陳藩的努力下,穩住了陣腳。然而,大家不難發現,除了之前的宦官和文人是大夫集團,有一個集團正悄悄地重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那就外戚集團,桓帝時代梁冀死後,他們消失了一段時間,但隨著新皇帝的登基,皇太后的掌權,外戚集團又回來了,而且,因為竇武和陳藩的關係不難看出文人士大夫集團和外戚集團在最短的時間內聯手了,他們的聯手暫時穩住了漢朝的朝政,一個變得本來臭不可聞的江山,在這兩種力量的聯手下,暫時穩住了陣腳,繼續裝在一桶裡前行!
就在靈帝剛坐上皇位的這個月,平定西羌叛亂後的護羌校尉段熲,又奉命前去征討先零等東羌部落。
2月22號,在竇武的安排下,齋戒沐浴了一個多月的劉宏開始拜謁祖宗高廟了,第一天去參拜的是劉邦的廟,第二天又去看了看劉秀,同時大赦天下,又給全國老百姓送去了幾匹布,還有官員登門的精神獎勵,擺出一副與天下百姓共進退的架勢,以安民心。
此時竇武和陳藩總覽朝政,他們一邊採取懷柔政策借用新皇帝登基來安危天下的老百姓,一邊又對那些起義的所謂“亂民”加以剿滅。話說這段熲奉命去討伐,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終於集合了上萬的精兵,帶上了半個月的糧草,便從安定郡的彭陽縣直撲高平縣,在逢義山與先零羌兵的大軍遭遇,見到對方人多勢眾,漢軍頓時有點“虛”了,但是段熲卻神色自若,指揮若定,他叫來傳令兵:“軍分三隊,弩兵在前狙擊衝上來的敵軍,長矛手在中間,等敵人衝上來的時候就刺,大刀隊跟在最後,準備和敵人肉搏!”然後他又命令:“騎兵從左右兩翼衝殺!”下完命令後,段熲開始做戰前演說了,對著這些怯戰計程車兵大喊道:“如今爾等已離家千里,沒有退了,只有向前衝才有活路,如果後退就必死無疑,前進者賞,有功者封!”,這一次地下計程車兵算是聽進去了,眾人無不向前,一頓猛衝猛殺,終於打敗羌兵,斬首八千。
得到勝利的訊息,聽政的太后竇妙特別高興,下詔封賞:賜段熲錢20萬,封破羌將軍,封段家一家人為郎中,並許諾完全平定東羌後將另有重賞,同時命中藏府徵調金錢、彩物,送到前線去做軍費。
等了幾個月,到了4月17日,突然意識到自己做點什麼的皇帝劉宏開始做所有登基皇帝該做的是,那就是先追封自己的親祖宗,什麼他的老爹老孃,他的爺爺奶奶等等,有的已經死了,但還可以追尊,比如他追尊自己的爺爺為孝元皇帝,奶奶為孝元皇后。等等,在此不細說。
封完自己的家人後,朝廷人事略有變化,因為這個月太尉周景死了,竇武和陳藩將司空宣酆罷官,長樂衛尉王暢升任司空,太尉一直暫時空缺,但是不久就有人補上來了。
這年5月1號,又出現了日食,在竇武和陳藩的作用下,靈帝下詔要廣開言路,並命令各郡守、國相各推薦有道之士一人,所謂有道之士,不是道士,而是才德兼備的人才,於是各地刺史以及那些名望比較高的官員,都被徵召到了朝廷。沒幾天,太中大夫劉矩升任太尉。
12歲的劉宏其實什麼都不懂,所有國家大策全部都由太后竇妙、太后的老爹竇武、皇帝的老師陳藩及其心腹商量定奪的,但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皇帝還需要封更大的官更多人來補充權臣的力量,說白了,就是竇武、陳藩要想辦法鞏固發展壯大自己這方的力量。於是乎,6月17日,劉宏下詔:封竇武為聞喜侯、竇武之子竇機為渭陽侯、竇武的兩個侄子竇紹為鄠侯、竇靖為西鄉侯。又封陳蕃為高陽鄉侯、中常侍曹節為長安鄉侯,共封侯12人。
此時,明正言順了,外戚集團終於正式走上了漢朝的政治舞臺。光竇武一門,就出了四個侯,可謂權勢滔天,這個時候馬融的一個學生叫盧植的人就給竇武寫信,信的大概意思就是一門四候,權力太大了,要不就取消幾個,免得天下人說閒話。但是竇武沒有聽進去。但是陳藩卻退卻了,看到自己手下這麼多人也升官發財了,自己也當了侯,陳藩就給太后寫信,不做侯爺,但是太后沒有答應,於是陳藩就天天寫不當侯爺的信,一直寫了幾十封,意思很明確:“這個侯爺我不要。”
在說那位段熲段大將軍,看到了太后的賞賜信,便勇不可當,一路追殺東羌敗兵,出了橋門關便日夜不停地追殺,在上郡的奢延澤、落川、令鮮水等地連敗羌兵,又在北地郡靈武谷大敗羌兵,最後,在7月份,回到安定郡涇陽縣的段熲最後一次大敗東羌兵,經過連敗的最後剩下四千的東羌殘兵敗將逃到漢陽郡的山谷之中不出來了。段熲寫信將這件事告訴了朝廷,詢問朝廷的意見。
這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給朝廷上書“東羌雖破,但是剩餘的人很難消滅乾淨,現在到了以恩濟威,招降他們的時候了!”最後張奐還說“段熲此人情敵草率,萬一吃了敗仗就不好了”,經過研究,朝廷同意張奐的意見,便下詔給段熲,讓他照辦。
接到詔書的段熲很生氣,便給朝廷寫信,說明自己決意平羌,並且在信中嚴厲地批評了與自己並列‘涼州三明’的張奐。
再說涼州這個地方,傳說中,崤山之西出將、崤山之西出相,所謂“涼州三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三位平羌猛人;說起來,這羌人造反,自東漢以來,就是個大問題,基本解決辦法就是惹事就打,打了就降,過段時間再惹事,惹事就再打;當然,光靠武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一手持利箭,一手搖橄欖枝,這才是正道。當年平羌大英雄鄧訓採用的就是這招,可惜老鄧死後,羌人又沒法過上正常人的日子了。
涼州三明中,除了張奐、段熲,還有我們之前在說桓帝的時候提到過的那位一直想辭職不幹的猛人皇甫規,這三為猛人,在多年的平羌戰鬥中,除了戰略戰術的總結,還在內心形成了對付羌人叛亂的指導思想;在指導思想方面,皇甫規和張奐基本繼承了當年鄧訓的思想,認為打只是策略,不是目的,對待羌人威並濟的才能收到實效!但是段熲和他們的思想不一樣,你不服,老子就打,投降也不行,一不做二不休,見到了就殺,所以段將軍的一雙鐵拳頭,在涼州那也是羌人比較怕的,時間久了,段將軍的名聲也就打出來了。
在說朝廷方面,上任沒有幾個月的司空王暢不知道又怎麼讓竇武和陳藩不滿意了,被罷了官,司空職位又由宗正寺的劉寵升任接手。
此時朝政的金子塔尖,由竇妙太后、竇武、陳藩以及那位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劉宏,
暫時處於金字塔尖下面第二層的出場人物有兩個,他們分別是:太尉劉矩,司空劉寵。
接下來,作為文人集團的領袖陳藩、外戚集團領袖竇武聯合主持的領導班子下,還會出場更多的人,因為他們倆聯合忙了幾個月後發現,天下這麼大,自己年齡也大了,老眼昏花,精力不足,忙不過來,怎麼辦?
於是劉宏又下詔了:將當年劉志曾經打進監獄的李膺、杜密、尹勳、劉瑜那二百餘名士通通徵召出來做官!
此時此刻,文人是大夫才真正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春天來了,鳥語花香好不愜意,真的很美,多年的苦苦探索和追求終於得到了回報。士大夫、為其、皇族三者合一,達到了完美。史書記載:“天下之士,莫不延頸想望太平”!
接下來,士大夫們就要以行動告訴宦官們:爺當年被你們這幫孫子欺負的差點丟了性命,這下輪到我們揚眉吐氣了!報仇的時候到了,要讓你們嚐嚐這受辱的滋味兒,於是士大夫做了一個決定,一個沒有理智的決定:“讓這些不長鬍子不男不女的說話娘娘腔的怪物在地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