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卿家略一沉吟,緩緩說道:“皇上,治國之道,在於中庸。”
皇帝曬然一笑:“我可是記得很清楚,某次早朝,楊卿家曾說過‘憂患纏身,當用猛藥’之語。”
楊卿家拜倒在地,默然不語。
“你害怕?”
皇帝的聲音帶著一抹說不出的譏諷之意。
楊卿家依然沉默:他並不怕死,只是近年來,經歷了那麼多事,看到那麼多血流,一些略顯尖銳的稜角早收斂了起來。
殿試閱卷,與其說看文章,不如說是揣測聖意。皇上喜歡什麼,贊同什麼,就得呈交什麼,以免觸犯逆鱗。然而伴君如伴虎,尤其是當今聖上,這些年來許多政令朝發夕改,很是不穩定。
聖意難測。
因此這次殿試選卷,呈交的十卷都選的是中規中矩之作,闡述憂患,分析明確,但絕不激進。
可他想不明白今天皇帝到底想要做什麼,有時候,他內心深處有些大逆不道地覺得皇帝就像個孩子一樣,一不留神就胡鬧一下。從某個程度上說,當今天下的局勢,很大部分都是皇帝一手造成的。
當然,這些話絕對不能訴之於口。在以前曾有錚錚之臣上書,可他們最後的下場都很慘。
那麼,時過境遷,難道說皇帝突然間醒過神來,意識到時局維艱,要採用重典治國,挽狂瀾於既到了?
這並非不可能的事,當初皇帝登基,第一個十年間廣施仁政,使得國富民強,蒸蒸日上,堪稱“盛世”。
開拓盛世的,當為明君。既然浪子能回頭,明君為何不能重振雄風?
只是……
楊卿家感到欣慰之餘,卻萌生另一重憂慮。重典治國,猛藥治病,固然不錯,然而當大廈將傾,重病纏身呢?猛地下藥,很可能將所有矛盾激發,一發不可收拾。
皇帝高高在上,聲音溫和:“楊卿家,你們再選三卷文章交上來吧。”
“謹遵聖旨。”
楊卿家帶著諸位主考官離開,去到偏殿中,從二甲三甲的宗卷中挑選起來。
一位大臣壓低聲音,悄悄問道:“楊大人,皇上這是怎麼啦?”
他很是迷惑不解。
歷科殿試,幾乎沒有出現過這般變故。
楊大人神色複雜,片刻面露苦笑:“身為臣子,聽旨意行事便可。”
“只是倉促間,該怎麼選出三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