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人總是存在的,你吃不起不代表人人都吃不起,到時候豬肉價格必然走高。若是再碰上幹旱停止,想都想得到豬肉會漲價到什麼地步。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氏打算買一些肉存起來——這甚至比買糧食還積極。因為買糧食還可能虧,突然糧價降下來什麼的。但是現在在最低價的時候買肉,那是絕對不會虧的,因為肉價幾乎沒有下跌的餘地了。
肉鋪老闆聽了王氏的話,贊道:“嫂子有眼光,會過日子!現如今啊,一般的人家都沒有這種眼光,只知道揀價高的去搶,糧價都高成什麼樣了,卻每天天不亮去糧店排隊。可憐我這肉鋪,虧本做生意,關鍵是他們還不來。”
肉鋪老闆當然是站在自己這邊說話的,關於為什麼大家回去蜂擁買糧食,而肉鋪前頭門可羅雀隻字不提。
“嫂子,我和你還有大哥說,現在正是豬肉最賤的時候,要是真想買,半扇豬肉打不住,幹脆買一整頭豬回去。”
王氏想也不想拒絕:“半頭豬就夠了,一整頭豬半年也吃不完!到了年底還不是要買豬肉做臘肉,那也不能省啊!”
現在買下的豬肉需要立刻處理做成鹹肉,這些肉當然沒辦法儲存到過年的時候轉成臘肉。因此到時候買年豬做臘肉的事依舊省不了,因此王氏因該是按照家裡消耗肉的情況來購買豬肉。
實際只需要半扇,那就絕不會多買——即使它再便宜。這同時也是一位主婦應該學會的心態,不然在買東西的時候總會不知不覺多買很多。
肉鋪老闆依舊不肯放棄,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只不過他遇上王氏算是白瞎了,她可不是那種聽到優惠、便宜就昏了頭的女人,所以對肉鋪老闆提出的進一步便宜、抹零頭,送各種各樣的豬骨湯、豬雜完全無動於衷。
最終老闆也只好放棄,等到豬殺完了,半扇豬肉和一些豬骨頭豬雜放在了趙吉拉著的板車上。豬骨頭和豬雜當然是送的了,就算趙家並沒有意思買一整頭豬,可是半頭豬加上一塊板油也是大生意了,怎麼可能不拿下一些優惠。
本來半扇豬肉足夠店家派人送上門了,不過王氏與老闆道:“不用你們送,我們家出門帶了板車的。”
板車是一種可以靠人力拉動的車,不大不小很適應普通人家生活。這在農村很多見,在城裡卻不多。這是因為城裡生活方便,平常普通的沉重貨物店家自然會送貨上門。而更多需要車的人家,大多會買騾馬,置上一輛配套的車,這也用不上板車。
趙鶯鶯家是以前就有的,這一回也是翻了雜物間才找出來。
不為了別的,就為了不被人知道地把東西買回去——不然為什麼要跑到不熟的肉鋪買豬肉?
王氏是被前些日子來借錢借糧的人家給煩到了,想到如果大張旗鼓地把肉買回去一定會被人知道。雖然現在肉價低,那也只是相對豬肉本身而已,相對糧食而言它依舊是貴的。
在大家吃糧都吃不起的時候,你家卻買了半扇豬肉,就算不往深了想,這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吧,到時候說不定麻煩更多。只要想到這個,王氏就起了防備之心。
買完了肉趙家一家人卻不是馬上回去,這可是一輛板車,平白無故推出去算什麼?這時候兵分兩路,趙吉和趙蒙去一家小布莊拿要染制的布料。趙鶯鶯趙蓉蓉和王氏則是去平常去的店鋪,賣繡活兒的賣繡活兒,賣綢的賣綢。
天上不下一滴雨,這樣幹旱那都是窮人家的事情,真正的有錢人家生活是不會改變的。王氏的綢布依舊在賣,甚至因為絲的價格上漲,賣家也貴了。至於趙鶯鶯的結子也不是普通人家會買的,繡莊老闆也沒有停止要貨。
到了繡莊,趙蓉蓉的繡活也一併賣掉,拿上這一筆收入,趙家母女三人才慢慢的回家了。
到家時候趙吉和趙蒙已經到家,趙吉也不要王氏回來才做事。這醃鹹肉的活計簡單,過年時候他也曾幫忙,便幹脆把準備好用來醃肉的大缸開啟給豬肉抹上適當的鹽巴,這就放好。
王氏回來也就是檢查了一下,發現沒什麼可挑剔的,便沒有管了。
“幸虧之前怕鹽價也上漲,多多囤了一些鹽,不然今天還要買鹽。”現在的鹽價可不是那時候的鹽價了。
雖說揚州有八大鹽商以及一眾小鹽商,是絕對不會在鹽價上太誇張的,但是漲漲跌跌是市面上的事兒,這也是不能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