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晚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顧文是溫和的,分毫氣場不漏,就算揭穿師弟的心事也是溫溫潤潤,全然不似以往一個不對便懟上門來,似乎斂去了所有攻擊性。
直覺告訴李文柏今夜顧文的反常絕對不會是因為心情好。
“師兄才是。”李文柏問,“出什麼事了嗎?”
“不愧是冠玉,反倒問起我來了。”顧文笑了笑,似乎並不願意回答,轉而繼續追問道,“冠玉有何煩心事,不願去打擾老師,我這個師兄倒是可以隨意打擾的,絕對不嫌你煩。”
若是平時,李文柏是絕對不願意與人提及內心的,多半會插科打諢地矇混過關,但今日不知為何,面對這樣的顧文,李文柏突然間起了傾訴的慾望。
恰逢阿二奉命把酒壇子提了過來,又給顧文滿滿斟上一杯。
李文柏自己喝著茶水,緩緩開了口。
顧文一直靜靜地聽著,不貿然打斷,也不發表任何意見,只是偶爾端起酒杯淺抿一口,絕不發出一絲一毫煩人的聲響。
...
末了,李文柏又問:“師兄的理想是什麼呢?”
顧文微笑,一張口便是滿腔的酒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語氣依舊溫吞,配著淡然的笑臉,卻氣吞萬裡如虎,儒家志氣,盡在這短短一句話當中。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李文柏喃喃地重複,這句在現代語文課本上出現過無數次,各種雷劇中也頻頻出現,世人早就已經聽得麻木的話語,從顧文口中吐出,卻有重達千鈞之感。
這是顧文的理想,亦是王行之的理想,也是王敦茹的、孫顯午的,以及大齊千萬讀書人共同的理想。
但卻唯獨不是李文柏的。
他不是儒生,即使穿越進了大齊,即使成了當世大儒的學生,順利透過會試有了進士出身,他的骨子裡仍舊是個如假包換的現代人。
對這個歷史上全然陌生的朝代,他始終找不到過多的歸屬感。
他是李家的當家,是環兒的兄長,是王行之的學生,是顧文的師弟,是趙鈺等人的好友,但卻不是雍和帝的臣子,不是齊人。
這種撕裂感,在這個馬上就要離開京城獨自一人去往未知天地的深秋之夜,終於忍無可忍的爆發了。
作者有話要說: 只是一小陣的迷茫還有感慨~
本來想多寫寫女主的,咳咳咳,對方既然是公主身份,又沒有成親,目前也沒有任何糾葛,如果打交道,會怪怪的,先按下不表,主角繼續升級,升到可以配得上公主的地位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