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技術宅在古代筆趣閣> 第77章 補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章 補課 (3 / 5)

書院的大部分土地被用作學堂和書房,被僱傭的夫子有負擔不起京城房價的,也多居住在這裡。

王行之的居所在書院最深處,穿過數間學堂和校場、馬廄,再穿過夫子們居住的數間小院,才能到達王行之的院子。

書院中的宅院普遍小而精緻,王行之身為山長住的也不過是個三進的小院,穿過前堂左手邊就是書房,無需講課的時候,王行之就在此處讀書休息,批改課業,此時成了李文柏專用的學堂。

李文柏如往常一樣揹著書箱推開書房門,想也不想就行禮告罪:“老師,學生來遲了。”

雖然還沒到授業的時辰,但王行之的習慣是每日都會早到半個時辰,身為學生自然不能讓老師等,所以李文柏也養成了每日提前大半個時辰的習慣,今天被趙旭之這麼一耽擱,路上緊趕慢趕還是沒能在王行之到達之前趕到書房。

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該有的態度還是要有。

王行之果然已經到了,現正在書桌前不知寫些什麼,聞言抬了下眼皮子:“嗯,讓你溫習的課業怎麼樣了?”

李文柏不敢怠慢,快步走到專門為他準備的桌案邊把書箱放下,拱手回道:“稟老師,學生已能將《禮記》熟背。”

《禮記》可謂四書五經中最為枯燥沒有之一,要前前後後完整地背個遍,還要保證字字句句都能滾瓜爛熟,即使有了原主人的底子,還是著實廢了李文柏不少功夫。

王行之放下筆,突然道:“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

李文柏正色:“無曠土,無遊民,食節事時,民鹹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此乃《禮記》《王制》所言。”

王行之又問:“何解?”

李文柏略一沉吟,便道:“凡安置民眾,地狹則城小,城小則民少,反之亦然,不可有違,才可做到無閑置之土地,無無業之遊民,按部就班、安居樂業,百姓尊君親上,然後才能興學,教化百姓。”

王行之問:“何謂‘六禮’、‘七教’、‘八政’?”

李文柏回答:“‘六禮’者,冠、昏、喪、祭、鄉、相見也;‘七教’者,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也;‘八政’者,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也。”

對答如流,王行之面色稍作緩和:“《王制》篇貼經時多有出現,作策論題雖少,但如今大齊年年戰亂不停,百姓生活困苦、邊民不服教化早已讓聖上頭疼不已,作為會試考題的機率還是有的,雖枯燥,但不可有所輕慢。”

李文柏躬身:“學生受教。”

終於過了晨考這關,李文柏暗暗鬆了口氣,《禮記》數十篇洋洋灑灑數千言,其中最枯燥的莫過於《王制》,也是他最不熟練的一篇,還好王行之問的原身都有記住,僥幸沒被難倒。

“坐吧。”王行之頭也不抬,“今日為師正好得閑,你把《禮記》全篇揹來聽聽。”

...?!

李文柏表情木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僵在原地半晌吐不出“遵命”二字。

那可是《禮記》全篇啊!真要全部背誦一遍,能直接背上一個時辰還不夠!

王行之卻一點玩笑的意思都沒有,見李文柏呆愣在原地,不禁不悅地皺起眉:“怎麼,莫非熟背,是欺騙為師的不成?”

“不...學生不敢!”李文柏垂死掙紮,“老師,全篇實在太多了吧,要不您隨意出題,學生回答便是?”

“不可,說背就背。”王行之不為所動,“你若不願坐著背,就站過來背吧。”

看樣子是逃不過去了,李文柏清了清嗓子開始背誦: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