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的西番軍隊被秦煐帶著分成十個小隊的精騎們折磨了個死去活來。到了最後,只留了三個營中煮飯的夥夫,讓他們:“給你們大贊普帶個話:我仇還沒報完,還有岷山。”
夥夫在西番營中都是最低等的奴隸,聞言戰戰兢兢地伏在地上諾諾連聲。
剩下的西番軍士,從將官到斥候,無一例外,全都死得其所了。
大雪山一戰,大秦三皇子的殺神之名傳揚西北,直到很多年後,還能止得西番小兒夜啼。
然而當岷山當地的西番人恐懼悲憤地拿著自家手造的弓箭砍刀打算狠狠地抵抗一下時,卻又遲遲等不來大秦的翼王鐵騎了。
因為秦煐等人撥馬去了寧遠鎮。
劍南道松州刺史對寧遠鎮發生過的事情,彼時不知道,現在也已經一清二楚。但是他不敢管。
因為寧遠駐紮的是邊軍。
而且,是當年跟隨過肅國公他老人家的邊軍。
劍南道所有的官兒們上下統加起來,也惹不起的,那一位。
雖然聽說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但是……還是不敢惹。
所以以松州刺史為首的若幹劍南道大員,這個時候都裝聾作啞縮起了脖子。
直到秦煐帶著一眾精騎突然闖入寧遠駐軍,並趁軍中將官議事,直接端了中軍大帳,將試圖頑抗的兩名參將、一名副將亂箭射死,松州刺史才魂飛魄散地打馬過去看視詳情。
寧遠邊軍中,所有事渉刺殺三皇子案的,全部梟首。
秦煐臨走的時候,端坐在營中最棒的烏騅馬上,冷冰冰地看著被集結在校場的三軍:“你們是大秦的邊軍,是中原的屏障,是陛下的執戈者。你們手裡的刀槍、身上的盔甲、胯下的戰馬,不是哪個將軍哪個公侯給你們的,而是大秦的百姓從口糧裡給你們省出來的。想當私兵的,就脫了這身衣裳,爺不攔著。”
說完,根本就不管已經傻了的滿營將士,提馬而去。
待到松州刺史趕到時,秦煐等人早已躍入岷山,不見蹤影。
統領大軍的將軍上了年紀,有些疲憊地看著滿面茫然的眾兵士,揮了揮手:“散了。各自回營。此事與你們無關。”
轉身,卻佝僂了腰背,上了請罪摺子,並請告老。
“那,那這些……”松州刺史指著滿地的血跡,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老將軍瞟了一眼,目露痛楚,轉過臉去,閉了閉眼,卻喃喃著評價起秦煐來:“皇子有傲氣、有殺氣、有戾氣,有分寸、有膽量、有擔當。這是大秦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