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真的重新運轉起來了,商鋪也真的都開起來了,村民各自找到自己的定位,在這裡安居樂業,她也終於能放開手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了。
兩人沒有直接去萬山鎮,先回了一趟村裡。
盛屏要去拿胭脂蟲粉末和陶瓷用品,拿了東西她們又去了萬安鎮,看了兩家鋪子的賬,得知生意蒸蒸日上,盛屏放心不少,又託劉管事給劉家大爺遞話,進劉府給劉老太做了一桌席面。
這回她聽了劉老太的話,真跟她坐一桌吃飯,席間,她拿來一套白瓷的茶具給她泡茶,果真吸引了劉老太的目光,把茶杯拿在手裡左看右看,越看越愛不釋手。
“這是哪裡得來的稀罕物,就是宮裡只怕也少見。”
劉太妃關照孃家,一向是她有的,孃家慢幾個月也能得,瓷器這種富貴人家用的器皿,宮裡早早的用上了,不過多是厚重顏色,這樣透光可見的白瓷,確實是沒有的。
盛屏小聲道:“我們村有些個手藝人,會制些粗陶碗,也鼓搗著個稀罕玩意兒,沒成想做出了這個,我瞧著顏色素雅模樣精美,特意給您送來。”
劉老太笑著問她,“外頭沒有?”
盛屏搖頭,聲音愈發小了,“哪裡敢放到外頭去,只怕被人盯住了,以為是官窯裡出的。”
劉老太贊賞的點頭,“官窯的東西都是有數的,輕易不會流落民間,這套茶具確實少見,你若想用來做生意,定能賣得好價錢。”
盛屏為難道:“我們這樣的小老百姓,哪裡敢冒這個頭?”要是被收入官窯,連戶籍性質都要跟著改變,工匠戶籍哪裡比得上農籍?
劉老太明白了盛屏的來意,“你倒小心,只是我恐怕幫不上大忙,還是讓我家大郎給你出個主意吧。”
盛屏笑眯眯地應下來,殷勤地給劉老太佈菜。
她算是明白了,這劉老太就是個笑面虎,還扮豬吃老虎,他兒子就是她拿出來亮搶的。
劉家大爺對這套白瓷茶具也是一番賞玩,好一通的贊賞,溢美之詞不甚繁多,就是半天不往正話裡引,餘光裡打量盛屏神色,見她面色如常,恭敬且小心張望,他心頭多了一絲快意,好半晌才道:“這樣的好東西,進了尋常百姓家,也是浪費。”一群種地的能懂得欣賞它的好?
“還是得要有眼光的人收藏著才是。”有眼光的人自然就是有錢人。
“這樣的人咱們鎮上不多,縣城裡倒有幾戶人家,只是你一平頭老百姓同他們素無往來,只怕是門都進不去。”還是得讓我劉家從中牽線搭橋。
盛屏惶恐點頭,“老爺您說得對,我都聽您的。”
劉家大爺道:“好東西不怕放,回頭我會為你引薦,你那兒除了這套茶具可還有其他的?”
“另有幾套杯盤碗盞。”
“都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