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屏明白了,“還是那個價錢?”
王掌櫃伸出左手,比了個四,“四百文一套,其他不變,這回是一千套,二月初二前交給我。”
時間充足,價格還漲了,盛屏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二十七日,盛屏借米家粥鋪的廚房,做了一桌素齋,請劉方一家和米老闆一家提前吃了一桌慶新春的席面,第二天一早店鋪鎖好門,一行人帶著年貨回了榮山村。
如今的榮山村從外頭看,跟從前一樣,但進去以後,半個湖泊被大鵝佔據,另外半個用漁網做了圍擋,據說種下了蓮藕,只是現在還看不出來。
走過三座烏雞山,往後便是一片平地,原本的荒山全部移平,大片的平地上堆著滿滿的木材、青磚。
順著道路往下,四座已經建好的工坊門前貼著福字和春聯,門簷下各掛著兩個燈籠。
王大娘原本在廚房裡生火,聽到小孩兒的尖叫聲便走到院子裡。
小苗和雲雲,競相跑到她身邊,圍著她叫奶奶。
王大娘高興地摸他們的頭,“可算回來了。”
盛屏他們晚一步到的家。
冬天天時短,太陽落山以後,天很快黑下來。
因為第二天就是年三十,晚上所有人都沒有風塵趕路的疲憊感,個個挽起袖子在廚房裡分工明確的燒火做飯。
這是盛屏來這裡的第二個春節,家裡比去年這個時候要熱鬧得多。
雖然家變小了,但一桌子人擠在一起樂樂呵呵的吃飯、聊天,彼此親近,互為依靠,這讓她心安不少。
當初搬家沒有時間遷墳,今年的祭祖簡陋許多,各家在自家院子裡點香燭燒紙錢即可。
也許是對新一年抱有太多的期待,村裡的鞭炮聲,從三十當天,一直響到初三。
初四,盛屏從榮樹河手裡拿到了幾所工坊的鑰匙,她都開啟門看了看。
工坊只供工作,所以屋子寬闊隔檔少,南北通風。
她著重在繡坊多停留了一會兒。
蔣鷺、江山青和王青三人把做僧衣的材料搬進來放在廳堂。
盛屏走過去輕輕舒氣,希望這一年風調雨順,事事順遂。
“今兒個才初四,榮二叔他們已經在忙了。”
一早榮樹河就帶著人去外面的河道裡挖淤泥,往堆砌好的土床上傾倒,大約得到了五十畝的整地,另有些邊邊角角的小地塊。
這些全部都只能用作旱地,至於種什麼,還得到春天才能決定。
這裡的土地養不活一村的人,大家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費了近三個月移山平地,也才得出五十畝地來,這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