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宰相高穎並沒有明顯的政治偏向,對楊安也構不成威脅。
所以隋文帝想到了楊素。
楊素雖然在平陳戰爭中表現不怎麼突出,但憑藉立國之初立下的功勞,終於還是被隋文帝再度啟用。
此時,朝中差不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楊安支援太子楊勇,而楊素支援晉王楊廣,高穎,至少表面上暫時保持中立。
開皇十三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史料記載,從這一年開始,大隋由盛轉衰,開始走上下坡路。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隋文帝開始驕傲自滿,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為什麼是從這一年開始?
因為開皇十三年,隋文帝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政治上,隋文帝整頓吏治,發展文教,官員素質得到普遍提升,收穫了老百姓的民心,成為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
經濟上,憑藉強大的國家力量,推行更加嚴格的人口管理辦法,納稅人大大增加,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短時間內出現倉滿廩實的局面;
軍事上,大隋成功抵禦並擊敗外敵,讓突厥俯首稱臣。
此時的大隋,一片太平景象,隋文帝每想到此,就難免有點得意起來。
再加上隋文帝已經五十多歲,想著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享受一下了。
怎麼享受?隋文帝想修一座行宮。
地點就定在大興城西面的岐州,因為年初的時候,隋文帝到此地祭祀,發現這裡山長水闊,環境優雅,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
楊素剛剛被提拔為宰相,隋文帝有意讓他表現,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隋文帝不僅僅開始享受,還越來越迷信。
隋文帝從小便是在寺院中長大的,十三歲以前接受的都是佛教的教育。
而隋文帝的皇位也是透過篡位得來的,這種手段很不光明正大。
隋文帝建立大隋後,怕大臣們內心都不忠誠於他,內心非常多疑,經常自己決定事情,不和大臣們商量。
如此一來,隋文帝內心十分缺乏精神寄託。
他寄望於從佛教中找到心中的安寧。
但是佛教講的是下輩子的事,不能給隋文帝明確的答案。
相比較之下,道教裡的讖緯學說,則來的更具體一點。
大隋開皇年號的來源,便是隋文帝從道教的圖讖上而得到啟示。道教五劫:龍漢,赤明,上皇,開皇,延康。開皇即為五劫之一,意為新紀元的到來。)
隋文帝不僅迷信,而且還愛好問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