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話語,說得徐光啟啞口無言,頭埋得更低了,根本就不看崇禎的目光,更像一根木棒,一次次的迎面痛擊徐光啟,思想受到了莫大的衝擊力。
“徐愛卿,看著朕的眼睛....”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崇禎來到了徐光啟的正前方,以命令的口吻說出這句話,等到徐光啟目光閃爍的看向自己之時,再次問道:“徐愛卿,和那些洋人接觸了那麼久,那你知不知道,在他們的天主教之中,教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凡是天主教教徒,都要無條件地忠於教皇,並且要堅定不移的執行教皇的任何訓令。”
剎那間,徐光啟頓悟了,明白了崇禎的言詞為何這麼的犀利?氣勢為何那麼的越來越咄咄逼人?為何對天主教那麼的反感於牴觸?
同時,徐光啟的心裡也是震驚無比,隱隱還有一些後悔之意。
也難怪皇上會這麼生氣,幾乎是暴怒的吼出這番話,在大明這片土地之上,一個強勢的宗教正在滋生,他的根源就是來自於西洋,而非是本土。
最為關鍵的是,它的教義嚴重挑釁、並藐視皇權!
不難理解,一旦天主教真得發展起來,教徒達到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於上千萬,大明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皇上的位置將會變得微妙起來,皇權不再是那麼至高無上,就好像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
而這,是任何一個帝王所不能忍受的地方,哪怕是再如何賢明的君主,也是如此。
恍惚間,徐光啟想起了數年前的“南京教案”,並且因此演變成大的事件,波及到全國的天主教,萬曆皇帝更是明令,驅逐在大明的所有洋人。
聽到崇禎的這番話,徐光啟反而明白和理解了萬曆皇帝為何那麼做?反應為何那麼激烈?
當時的南京禮部尚書沈榷之言,上書的那幾封信,對於天主教的指責,都不過是一個引子,根源所在,還是天主教觸及到了皇權的利益,威脅到了皇帝的統治。
作為當時積極為傳教士辯護的人士之一,對於當時的情況,徐光啟尤為清楚。
現在儼然已經很清楚....
什麼與白蓮教勾結啊,什麼道德秩序遭到破壞啊,什麼對皇帝和大明文化不尊重啊,什麼圖摸不軌啊,等等。
沈榷的種種自責,數次上書,或許其中摻雜著個人的恩怨,本著極為推崇佛教,對於其他教派很是排斥,雖然那些指責的水分很大,但是現在看來,沈榷有一點沒有錯,最起碼也是徐光啟親眼所見,也是最無法反駁之處。
那就是,天主教不僅排斥當地的佛教、道教等宗教,視其為邪教,對於大明的風俗習慣、文化也很不尊重,隱隱有著藐視皇權之意。
何為至高無上?
先不深究其意,這個詞語往往是用於形容皇權,而那些天主教卻將其用到了他們的教皇身上,其意也顯,其意也昭,再清楚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