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大鼠疫> 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 (1 / 2)

看著貴英恰那憂慮的神情,迫不及到的模樣,以及匆匆離去的背影,崇禎當然明白對方為何那麼著急?為何那麼急於促成結盟,聯手對付建奴,讓林丹汗早些收復遼東的失地?

原因很簡單,貴英恰心裡清楚地知道,明軍與卜失兔等人的軍隊聯合在一起,林丹汗絕不是對手,幾乎沒有絲毫的勝算,而關外的氣候不僅惡劣,寒冬還要比關內來得早得多,更加的寒冷。

也就是說,關外地區,尤其是距離遼東越近,那裡的寒秋與中原的隆冬差不多,若是不能早日收復失地,有一個棲息場所,非得凍死許多人。

時間無多,不能再耽擱下去了。

在整個早朝過程中,接見林丹汗的使臣貴英恰,誰也沒有注意到,相比於平時,大殿裡還多了一名官員。

為官期間,這個人以清廉厚德、剛正不阿著稱,還是有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極為受百姓的愛戴,朝廷的明公巨卿,多出自其門下,更是江西二十八名文學星宿之一,名震海內的豫章社主要成員。

早朝結束了,百官懷揣著複雜的情緒,不知道該對今天的早朝說些什麼,既佩服於皇上的魄力,居然直接就免去了對外族的封賞,安撫那些人的方式;又驚訝於皇上對關外形勢的瞭解,並將借力打力運用地非常嫻熟,駁斥的林丹汗使臣默然無語,神色慘白,再無進京時的囂張氣焰模樣。

尤其是那越來越強烈的氣場,讓他們都膽戰心驚,畏懼三分。

文華殿後殿,崇禎平時處理奏摺的地方,內閣就在其西南的方向,兩者的距離不過百餘步。

此刻,崇禎正在處理著奏摺,一臉的平靜之色,不時地發生著變化,時而微微蹙眉,時而舒展開來,而對面站著十幾名官員,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如今的朝中重臣,囊括了六部尚書與內閣成員。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後殿裡越來越安靜,刑部尚書王在晉最先按耐不住,上前一步,躬身行禮的同時,雙手交叉在一起,看似頗為稟直,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率先打破了平靜。

“皇上,為了減輕財政壓力,朝廷可以除去那些蒙古各部落的市賞,救援順義王卜失兔也合乎情理,將林丹汗趕回遼東,也是明智的選擇。”

“可是,皇上,微臣以為,朝廷不必與林丹汗結盟,助其收回失地。只要大軍與順義王等人的聯合在一起,擺在宣府之外,就能將其逼回遼東,即可。”

“而且,臣曾經經略遼東一段時間,深知這些蠻夷之輩的性格,尤其是林丹汗這樣極具野心的首領,絕不會甘於屈服人下,與黃豬皮勾結在一起,一旦被逼回遼東,收復失地之時,勢必是兩虎相鬥,與蒙古各部落以及後金將會有一場惡戰,朝廷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節省不少的餉銀。”

......

這個時候,崇禎已經停止了批閱奏章,抬頭看著王在晉,神情古無波瀾,眸子中閃過絲絲點點光芒,心中卻是在暗想,也不知道朱由檢怎麼想的,才登基不久,剛一改元,就立馬啟用了王在晉,還委以刑部尚書之職。

要是換作自己,莫說重新啟用,沒有重罰、罪責,就已經是這個小老兒的幸事了。

遼東局勢的急轉直下,不斷惡化,就是在王在晉督師薊遼之時,相比於袁崇煥的防守思想,構築寧錦防線,不主動招惹建奴,這孫子的防守更加消極,對於寧錦一帶的防禦有著極大的破壞。

這孫子的主張,完全就是放棄山海關以外的所有地方,以長城的各個關隘為防守點,再建造城池,放任建奴不管,任由其發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