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挺晚了。
“先生。”
“誒,怎麼了?”
“圖書館請保持安靜。”
“哦,不好意思啊。”
“嗯,請不要影響其他人,謝謝配合。”
宣武圖書館的女工作人員提醒了張燁一句。
張燁便不打電話了,該打的也打完了,該查的資料也差不多了,他便出了圖書館,開車回家,剩下的資料就都在張燁腦子裡了,都是他那個世界的資料作品了,於是在路上張燁順手開啟了遊戲戒指的主介面,看了眼自己的總聲望——一百七十萬,還行,已經很多了,足夠他把《紅樓夢》的相關捋一遍了。
本來的話,錄製《張燁脫口秀》的時候他將所有聲望都用光了,基本沒剩下什麼,不過《致橡樹》的釋出,他那新《一切》的發表,再加上此刻一部分新聞媒體上曝光的張燁加盟北大的事情,認識他的人又多了,也又一次給他帶來了豐厚的聲望值,這一百七十萬大部分應該都是這麼來的。
到家。
爸媽還沒下班呢。
有點累了,張燁往沙發上一靠,脫了鞋一盤腿,拿手機上網瞅了瞅,想看看大家對自己加盟北大是如何看法。只見幾個小時之前新聞曝光的時候,好多張燁的粉絲們都是特別興奮,有恭喜的,有佩服的,其他很多路人也紛紛表示了不可置信,但還都沒有什麼過激的言論,不過幾小時後的現在,網上的言論則越來越偏激了,甚至還有不少國內各地的報紙上都對張燁展開了強烈質疑!
教育圈兒。
文學圈兒。
家長圈兒。
都跟打了雞血似的!
一個國內發行量很大的華西日報就出現了這麼一則新聞,《北大怎麼了》,新聞是這麼說的:張燁擔任北大講師的事情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議論,作為國內排名第一的學府,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教育機構,我們不知道北大怎麼了,請一個年僅二十三歲的、被廣電總局列入重點觀察物件的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執教,說是一次創新?一次嘗試?有變化和進取是好事,但是創新的方式有很多,北大偏偏選擇了一條最讓人詫異的路,請來了張燁這種在業內口碑很低的人,這未免是對北大的學生們不負責任了!
這篇報道不是在華西日報發行的報刊上的,而只是在該報社網站上發表,即使如此,華西日報這種分量的報社,權威性也比其他小報社大多了,光是網站的這篇報道就能添把火。
不少網友紛紛驚歎。
“是啊,太誇張了!”
“張燁要是能教書?那我都能當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