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蠻熊是因為他既長的跟狗熊一樣雄壯,為人又有些蠻橫,所以被稱為蠻熊,具體父親姓什麼?他自己已經不記得,旁人也說不清楚了。
瓊熱多金倒是明確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他就是青塘高原上的吐蕃牧奴。
不過等張昭佔據涼州後,瓊熱多金的那支小小部族,就開始自稱祖先是被捉上高原的河西唐兒,很忌諱別人說他是吐蕃牧奴出身。
頓珠的身世,更是一筆湖塗賬,他母親連自己是從哪來的都不知道,也不知道頓珠他爹是誰?
頓珠這個名字則是青塘高原上極為常見的男女名字,頓珠二字是吐蕃話音譯成漢話的。
頓是事情,珠是完成,合起來就是完成事情,吐蕃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能幹成事的人,放到漢語來說,則有功成名就的寓意。
可是作為張周的開國勳臣,總是頂著一個頓珠這樣的吐蕃名字,那也不太像話了。
除了他們三以外,馬殺才和馬鷂子也要換名字。
馬殺才出身葛咄馬賊團伙,他並不是姓馬,而是馬奴出身,殺才這明顯就是罵人的話,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養馬的賊東西,顯然不能再作為名字用了。
馬鷂子倒是知道自己姓馬,因為他當年被羅賢達買下來當死士培養的時候,是放到了一家老婦人家養著的,老婦人姓馬,馬鷂子就跟著姓了馬。
不過馬老婦人雖然給了馬鷂子家一般的溫暖,但是卻沒什麼文化,就只按照沙州漢兒常用的諢名叫他鷂子,漸漸馬鷂子就成了本名。
如今馬鷂子功成名就,還不食言娶了年紀比他大得多,但苦等了他五六年的玉娘。
可是養母卻早死,他又不想一輩子叫馬鷂子,因此想讓張昭給他賜個字。
話說,我們張聖人的這個朝廷,還真是苦出身啊!一半的大將基本都是別說祖宗了,好多連父母都弄不清楚的。
於是張昭在給自己換了名字之後,便將自己名字中的昭字賜給了他們,而且這個昭,原本也就是張昭這一輩龍舌張家子孫的字輩。
頓珠因名字中的功成名就之意,被張昭賜姓名為張昭就。
瓊熱多金被賜姓名為張昭節,馬殺才被賜姓名為張昭駿。
馬鷂子為了紀念他的養母,因此被張昭特意不改姓只賜名,稱為馬昭遠。
蠻熊本來張昭想把他賜名為張昭雄,但是蠻熊不願意要雄這個字,他覺得自己忠心耿耿,想要個忠字。
於是在最後,張昭臉色古怪的把蠻熊賜姓名為張昭忠。
呃!不知道一千二百年後的局座,是個什麼想法,會不會發動因果律武器,大加批判一番。
而且這不是賜姓名這麼簡單,張昭讓張烈明入宮來擔任這次賜姓名的書記員,目前龍舌張氏的宗正,是還在西京承天府涼州的張懷慶。
於是張昭就讓張烈明做好記錄,然後發到涼州,讓張懷慶存檔。
這套程式一走,那就表示著蠻熊張昭忠、馬殺才張昭駿、頓珠張昭就、瓊熱多金張昭節,正式進入了龍舌張家的族譜。
而馬鷂子馬昭遠沒改名,張昭就蔭庇他長子為錦衣親衛千戶,並調入左羽林衛聽用。
馬鷂子的長子並不是他的親兒子,而是玉娘帶來的拖油瓶,今年已經十五歲了。
出於跟張昭相似的經歷,馬昭遠對這個兒子極為嚴格,並給他取名為馬雄信。
一是借用了大唐英雄全傳中單雄信的名號,而末尾的那個信字,也帶著希望他這個便宜兒子,能成為張聖人頭號好大兒慕容信長的味道。
因此雖然沒入龍舌張氏族譜,馬昭遠到不是特別遺憾,能讓他精心培養了十年的兒子馬雄信得到最好的起步,也不枉他的心血了。
而事情到了這裡還沒完,退朝之後,張鉊將張昭忠、張昭駿、張昭就、張昭節和馬昭遠五人直接帶到了後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