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確不代表普通百姓願意遵守。
到目前為止,初高中的歷史書,還是非常習慣於片面化的去確定一個人的歷史形象。
而事實上讀大學研究歷史後,或者是自己有能力有時間看史書後,就會發現,歷史和歷史課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兒。
在初中以及之前的課程中,教育更重要的是樹立一個少年的三觀,而不是告訴他們真假。
簡單點說,歷史課對於失敗者或者悲壯者是不太公平的。
而對於成功者,是過於寬鬆的。
說到底,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歷史的作用根本不是講述歷史,而是講述觀點。
而文人,大概是這個國度裡,最懦弱和趨利的一份子。
網路上某乎有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看待《明朝那些事兒》的水平。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我是歷史系的,我給我的教授看了這本書,他輕蔑地笑了一下。你要知道這書壓根不算曆史。”
但有這麼一個問題。
當時,親櫻花大行其道,課本里大量的誇獎櫻花國,而影視界,大量的辮子戲。
似乎漢人天生自卑一樣。
一部《明朝那些事兒》橫空出世,告訴世人,歷史上有個牛逼的朝代,名叫明朝,用大清康熙皇帝的說話是大明之強盛,遠邁漢唐。
一時之間,網路上明粉越來越多,而與之匹配的是愛國者越來越多。
某著名公蛭矮大緊天天罵明粉,無非就是賺點錢。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大家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歷史的時候。
你各個大學的歷史教授在幹什麼。
怎麼沒人寫一本他們十分看不起的《明朝那些事兒》。
是忙著數錢去了嗎?
這些比當年明月對歷史瞭解一百倍的教授們幹了什麼?
面對滿世界篡改歷史的人,他們無動於衷。
對於給普通人科普歷史的人,他們鄙視之。
當一個國家的普通人,需要依靠不能辨真假沒有權威去認證的網文或者影片瞭解歷史時,是誰的錯?這口鍋各個高校的歷史系教授自己背好了。
所以,遇到歷史系教授,先吐痰,再說話。
面對彈幕上海量的歷史問題,林軒沒興趣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