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向義大利宣戰,對於戰爭中的拿破崙三世開說無異是一條噩耗。
拿破崙三世疲憊的對著法國將領們說道:“現在可以確定了,奧地利人不會在我們同普魯士的戰爭中有所行動了,這也意味著我們將要面對更多的普魯士軍隊。”
這條訊息對於法軍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戰前法國對普魯士是比較輕視的,但是打起來後法國發現自己陷入了普魯士人無盡的人海戰術。
目前戰況法國已經陷入劣勢,萊茵軍團一直在被動防守,而南邊的麥克馬洪所部則徹底落入下風,隨時有崩潰的風險,前去支援的第五軍也沒有建樹,雖然靠著出其不意給普魯士第五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是因為後續前往薩維爾納支援的黑興根旅和羅伯特帶領的第三旅,雙方僵持在了薩維爾納地區。
戰場上打不開局面,拿破崙三世對奧匈帝國的期盼也就日益加重,這是源於普奧戰爭的原因,奧地利也確實有一部分人對普魯士懷有報復心理,如果奧地利帝國還存在,奧地利人還真有可能偷襲普魯士,但現在是奧匈帝國,況且還有沙俄支援普魯士。
“陛下,奧匈帝國我們是指望不上了,這群義大利人簡直就是沒有腦子,竟然頂著奧匈帝國強硬宣告對教宗國宣戰,我們當初就不應該從教宗國撤軍……”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歷史真的可以改變,現在拿破崙三世最想做的事就是在普奧戰爭的時候拉奧地利帝國一把。
同拿破崙三世愁雲慘淡不同,聽到奧匈帝國同義大利宣戰後的普魯士高層們恍然大悟,轉而狂喜。
“現在,我們終於搞清楚奧匈帝國軍事調動的原因了,他們早就盯上了義大利,這次義大利還往槍口上撞,接下來義大利的下場,恐怕……”
“這樣也好,我們不用擔心奧匈帝國在我們背後下刀子了,對法國人也可以全力出手了,至於義大利王國,誰關心他們的死活!”
……
意奧邊境。
伊松佐河防線,一共分兩層,伊松佐河下游呈南北走向,是該地區唯一有利於防守的地方,所以義大利不會放棄伊松佐河西岸陣地,但是伊松佐河西岸地勢比東岸低,很容易遭到奧匈帝國炮火的轟擊,所以義大利在伊松佐河向西二十公里設定了第二道防線。
“轟……轟……轟……”
義大利方面的推測沒有錯,戰爭爆發後當天,奧地利部署在東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爾索高地的炮兵部隊開始對對岸義大利陣地展開炮擊。
這個時候義大利部署主要有兩個防禦重點,一個是北部依託阿爾卑斯山脈設立的北方防線。一個是南部沿伊松佐河西岸佈置的南方防線。
義大利一方兵力十五萬左右,而奧匈帝國僅有八萬餘人,其中還有匈牙利王國的兩萬人,雙方都出動了自己的主力部隊。
威尼斯和倫巴第是奧地利勢在必得的,除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外,經濟和歷史的原因也讓奧地利政府積極推動這次戰爭,至於匈牙利則是想撈些好處,只要奧地利不對德意志地區動手,打義大利和沙俄匈牙利都舉雙手贊成。
伊松佐河東岸高地上奧匈帝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拿著望遠鏡滿意的看著奧匈帝國炮兵部隊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