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希特奧匈帝國名將,拿破崙時代,奧匈帝國名將卡爾大公之子,1869年起擔任奧匈帝國陸軍總監,著重主張發展工業及鐵路;建立短期兵役制,以訓練更多的後備兵員,擴充戰爭潛力;使部隊裝備並進一步改進新武器;建立健全參謀部制度。
1870年6月20日普法戰爭爆發,為了防止他舉兵復仇,普魯士授予他普魯士元帥稱號和聖喬治大勳章,他就是之前提到的對普魯士心懷惡意的奧地利人之一。
原歷史上阿爾布雷希特現在應該在法國幫助其對付普魯士,但是這個時空,奧匈帝國早已經確定對義大利動手的策略,所以被弗朗茨任命為這次對義大利戰爭的最高指揮官。
隨著炮彈的落下,義大利人修築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變成一堆豆腐渣,實際上義大利也知道第一道防線在奧匈帝國炮火範圍之下,所以建造的並不盡心,沒有直接放棄此地,是為了拖延奧匈軍隊為加固第二道防線籌備更多時間。
“元帥!我們為什麼不借著炮火掩護向義大利軍隊進攻,現在義大利人已經被我們的炮火壓制的根本抬不起頭,而且我們在伊松佐河西岸的托爾明諾和戈裡齊亞築有堅固的橋頭陣地,部隊應該可以直接渡河吧!”一名奧匈帝國將領不解的問道。
“這場戰爭,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時候,要讓義大利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讓義大利產生錯覺,從而把更多的軍隊調集到東線來,方便我們一網打盡,現在攻過去確實可以迅速擊敗義大利人,但嚇壞義大利人就不好了。”阿爾布雷希特大公輕蔑的說道。
不是阿爾布雷希特自大,阿爾布雷希特之所以是歐洲名將,目前其擁有的最強戰績就是上次意奧戰爭時指揮八萬奧地利軍隊擊敗艾瑪紐爾二世指揮的十二萬義大利軍隊。
所以義大利王國放在東線的十五萬人在阿爾布雷希特眼中真不夠看,這次自己手裡雖然還是八萬人,但這次可都是帝國的精銳部隊。
“元帥,你是想義大利王國繼續增兵前線?”
“不錯,如果義大利人知道他們的對手又是我的話,他們絕對會繼續加重在前線的籌碼,所以我們要給義大利王國準備的時間。”
“但是,元帥,這次義大利並不是進攻方!如果義大利藉助防禦工事,抵抗的話,我們這次即便獲勝恐怕也不會像上次那麼容易。”
“我當然知道這一點,我的目的就是將義大利徹底打疼,讓其永遠也不再能成為帝國的敵人,而想重創義大利就必須讓其集結更多的軍隊到前線來,否則以後我們進入義大利境內後一個一個收拾起來會很麻煩,要避免義大利後續的抵抗,就要在前線一舉消滅其絕大部分有生力量。”
當然,阿爾布雷希特還有一個目的沒有說,那就是將義大利兵力盡量吸引到威尼斯和倫巴第地區,為潛藏在羅馬的奧地利軍隊提供有利條件。
為什麼法國駐軍羅馬的時候,義大利人不敢輕舉妄動,除了法國強大距離教宗國距離近好支援以外(科西嘉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羅馬距離現在義大利首都佛羅倫薩並不遠。
如果能利用好潛伏在教宗國的這支奇兵,阿爾布雷希特一定會讓義大利王國知道什麼是驚喜。
實際上阿爾布雷希特的計劃正在實現,搞清楚奧匈帝國前線指揮官和大概兵力後,義大利王國後續動員兵力正在源源不斷的從後方向著威尼斯趕來,義大利人正在籌建第三條防線,而第三條防線就在威尼斯城附近。
因為上次戰爭的原因,艾瑪紐爾二世對阿爾布雷希特的指揮能力印象深刻,或者說有些恐懼,十五萬軍隊太不保險,即便義大利是防守的一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