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自己的四書五經題成功趟過同考官的都是人傑,寫不拘泥於題材的策問自然不在話下。
這時候就輪到主考官粉墨登場了,能成功進入到主考官眼前的卷子差不多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百分之七十五的考生已經落榜。
主考官閱卷還是從四書到五經再到策問,在這一關因為四書五經題被刷掉的可能性不會有太多,畢竟同考官也是飽讀聖賢書的,他們的水平未必比主考官差多少,之所以成為同考官,無非是官職不夠或者資歷不夠罷了。
策問考的是時政,而時政是朝中大佬,有資格涉足朝堂的大臣才能涉及的領域,同考官一般不會在策問上發表自己的主觀意見,所以只要不是狗屁不通,一般都會直接送給主考官定奪。
現在的大明還沒有嚴重的黨派鬥爭,因此對於時政的觀點就算不會一致,可分歧同樣不會太大,也就是說只要考生不亂寫,基本上問題不會太大。
說白了就是一個讓考生把握考官心理的問題。
既然是時政,那麼考生就會押題,結合當下最清晰的政治事件,去揣度皇帝的心理,猜測皇帝出題的方向,一般而言,押中題的機率很高。
“藩王鎮封制、鹽政改革、商稅、軍制,這四點必有其一是此番策論的重點,甚至四點皆有也不無可能。”江西士子夏言押了一口酒,斬釘截鐵判斷。
夏言,正德五年江西鄉試第六,按照歷史原先的軌跡,夏言將會於正德九年第一次參加會試,並且落榜,然後在正德十二年會試中進士,從而步入政壇。
不過歷史在朱厚煒這裡出現了拐點,本不會有的恩科出現了,至於夏言會不會中試,那誰都不知道。
朱厚煒看過《大明王朝1566》這部堪稱巔峰之作之一的電視劇,也是透過這部電視劇瞭解了嘉靖王朝,不過這部電視劇裡面沒有夏言,因為夏言早在十幾年前就被嚴嵩陷害,最終被嘉靖帝斬首棄市了。
夏言也因此成為大明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皇帝下令斬首的內閣首輔。
崇禎朝的內閣首輔薛國觀和周延儒是被皇帝賜死不是斬首。
坐在夏言左邊的便是在大明歷史上留下赫赫名聲的奸臣嚴嵩。
沒有人是天生的奸臣,至少在他們沒有出仕,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候,這些儒家學子都是想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只不過在官場上混跡的久了,和光同塵也好同流合汙也罷,自然而然的迷失了方向,從而墜入無底的深淵。
如今皇帝成了朱厚煒,而不是那個煉丹迷道的道君皇帝朱厚熜,嚴嵩的命運和仕途必然會改變,至少朱厚煒不會給他一絲一毫禍害大明的機會,如果這傢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朱厚煒也不會介意早些送他上斷頭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