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收屍 (2 / 2)

楊騁手扶棺木邊緣,看著棺內面色青灰的高醒,手掌逐漸收緊,他眼眶微微泛紅,聲音隱隱哽咽:“這孩子……當年就勸不住她,非要替她外祖父報仇,非要上戰場,一個女孩子家家的,非要受這刀劍無眼的罪,你說你這是何苦啊……”楊騁伸手把她額前淩亂的發絲捋順,眼淚倏地砸了下去,“到頭來你竟走在叔前邊兒去了,阿醒,你讓叔怎麼跟你爹孃交代啊……”

宋修遠道:“在下當初摸不準裴玄寂處事風格,怕他是故意送的劣質軍械到函峪關,因而才將高將軍送至您身邊安穩下葬,卻不曾想您二人竟有故交,也是歪打正著。”

一眾副將得知兩王叛亂東臨生變後皆十分著急,紛紛勸楊騁入京勤王。

楊騁閉眼平複了下心情,而後緩緩合上棺木。

宋修遠不動聲色觀察著這位名滿天下忠君愛國的大將,只見他並未像那些副將般焦躁不安,反而十分沉著冷靜。宋修遠說:“無令歸京,可是殺頭的大罪,諸位將軍還應慎重。”

一位副將揮手道:“管不了那麼多了,若陛下真有危險,我們才該以死謝罪!”

楊騁冷靜分析:“若裴玄寂真想廢帝迎靖武王即位,便不會派京軍前往函峪關支援,還是靜觀其變吧。”

“京軍共七十萬人,二十五萬已被調遣至函峪關且無人生還,現今東臨只剩四十五萬京軍和十萬金甲。哪怕裴玄寂願意護著陛下,可憑這點人對抗百萬叛軍,只怕他也力不從心啊。依末將看,咱們還是歸京勤王吧!”

楊騁搖頭,“我太瞭解咱們這位丞相大人了,他惜命得很,若真到了十萬火急的時候,不可能不調我等歸京馳援。如今卻一點兒風聲沒有,多半是他手拿把掐、策無遺算。”說罷他親自帶人去鏟土,把高醒棺槨埋在地下。

他派人把百姓安頓好,自己拎了幾壇酒坐在高醒墳前。宋修遠走過來坐在楊騁一旁。

楊騁拿起一壇酒遞給宋修遠,“看你像讀書人?”

“是。”宋修遠接過酒壇,接著道,“落榜了。”

楊騁笑了聲,看著壇中酒,斬釘截鐵道:“你沒給他投名帖,也沒去相府拜訪。”

宋修遠也笑了,“是。”

一時默然,楊騁猛地喝了一大口酒,“好!”他另起一壇新酒灑在地上,這才接著說,“願你我同為天子劍,斬除天下奸佞!”

宋修遠並未回答此言,默默喝了口酒後問:“您先前說高將軍是為外祖父報仇才從軍的?”

“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可遮掩隱瞞的了,高醒的外祖父是越良。”

“越將軍?!”宋修遠瞳孔一縮,大吃一驚。

越良之名在江國無人不知,他是章武、興達年間最出色的將軍,更是輔佐三代帝王位列五大將之首的傳奇人物,他一生戎馬最終因心疾去世,死後聲譽受損被副將誣陷叛國。

“當初因為一點私人恩怨,陳氏屠了越氏滿門,由於逸興王護著陳氏,先帝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此事輕輕揭過,並未細究。”楊騁喝了口酒,繼續道,“誣陷越將軍叛國的那位副將也是陳家人,阿醒起初從軍是想把事情調查清楚,她覺得草菅人命與誣告大將叛國兩件事加起來足以逼先帝降罪陳氏,越家滿門忠烈,兒郎個個戰死沙場,她不信先帝當真會無視這慘絕人寰的滅門血案。”

說到這兒楊騁停了下來,有些話他說不出口,他只是緊緊握著酒壇,卻聽“嘩”一聲,那酒壇竟被楊騁生生捏碎。

“高將軍上了摺子羅列陳氏罪過怒斥逸興王放縱直言先帝偏袒,但先帝昏庸只是懷疑高將軍與越氏的關系,依舊護著逸興王與陳氏。高將軍氣不過便違反軍令一人一騎殺入西厥軍大營,成就了那段‘千裡奔襲,誅殺叛國逆賊’的佳話,由此一戰成名。”宋修遠接著他的話說了下去,最後評價道,“愚忠。”

“你……”楊騁眉一擰,神色怪異地盯著他。

宋修遠淡淡道:“夫君神武,則臣竭忠。若君昏聵,天地可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