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能夠在兼顧這麼多條要素的情況下寫出貫州,自然算作成功,可那人是李講,李鎮國!能用尋常的標準嗎?”
民間人聲鼎沸,百姓激烈的討論。
許多人並非是真的對李講有成見,而是覺得李講大限將至,能寫下的作品越來越少。
人都是自私的,很多人都希望,李講留下的作品能對自己起到作用。
而孩童韻文……
很顯然,凡是能夠自由發表言論的,基本都超過了這個年紀。
不過,人們怎麼想,終究是無法影響到李講的。
在各部門全力配合之下。
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一輛輛馬車,便出現在街頭巷尾,將嶄新印刷的報紙,送到報亭。
外界議論歸議論,真到了發行的這一天,一個起的比一個早。
許多下人被主人吩咐,天都沒亮就爬起來了,守在長安保亭面前。
到了六點半,大唐各地,凡是《長安報》設立的報亭,全都被人山人海圍起來了,排滿了客人。
一開始,一部分人還很忐忑,不確定李講到底寫沒寫作品。
但伴隨著報亭開張,第一份報紙賣出去。
那人交付錢後,居然沒走,就站在報亭面前,急不可耐的翻起了報紙。
他很快就看到了李講的署名,頓時狂喜大叫,“諸位!諸位!李鎮國真的寫作品了,而且不是一首,而是三首!”
排隊的人群本就蠢蠢欲動,這麼一番話放出,簡直如同往火苗裡倒油。
剎那間,氣氛直衝頂峰,所有人都無法保持淡定了,前擁後擠。
“前面的動作快點啊!我已經等不及了!”
“別擠,別擠!”
“我的天啊,前面那個,你一個人到底要買幾份報紙?你怎麼不把這間報亭的包圓了呢?”
沒買到報紙的人心急如焚,買到書的人歡欣雀躍。
有人買到報紙之後,便火急火燎的往家裡面趕,那一般都是下人,給府裡的千金或者公子跑腿。
而有些人,乾脆直接就不走了,三五成群就坐在了路邊,當場就翻了下來。
因為心癢難耐,實在是忍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