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少年先是沒有預想到的一怔,緊接著眼中閃過大喜之色,忙不迭地行禮。
“學生竇世寧,見過太師!”
“你問的很好。”
李講肯定了他,隨後話鋒一轉,道:“不過說的不對。”
竇世寧沒有想到李講居然會這樣說,下意識的問,“李師,敢問何處不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乎所有,都沒說對。”
李講看向他,說道:“我剛聽聞你以‘中庸’來形容儒學的時候,還是一喜,可轉眼間就聽到你補上一句‘表現平平’……”
“這是第一個不對,在我看來,中庸之道,不是貶義詞。”
竇世寧嘴巴嗡動,上下開合,很糾結,欲語還休,最後還是沒說。
“第二個不對,便是你所說的‘無法在戰場殺敵,無法造福於百姓’。”
李講說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位將軍去救死扶傷,你怎麼可以就這樣隨意否認儒學的優點?”
天地間靈氣匯聚,李講的聲音就像是鍾波一般,朝著遠方滌盪傳遞。
整個洛陽學宮的空氣都彷彿清新了,每一個人都覺得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鳴縣真言!”
“不愧是李鎮國,這樣的真言,張口就來,真不可思議!”
沒有幾個人不驚歎的。
因為舉手投足,言行舉止之間,輕易引發天道共鳴。
那是隻有身合天道,超然脫俗的聖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李講才四極境,便有了聖人的氣度與趨勢,這本身就說明了他根基牢固,不同凡響。
在座的學生,無一不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周雪真忍不住道:“那太師認為,儒學所長,在何處?”
“儒學的長處,在於可以夯實文道的立身之本。”
“文道的立身之本?太師認為,文道的立身之本是什麼?”
“文道文道,顧名思義,文章之道,文學之道!”
喜歡誰是文仙請大家收藏:()誰是文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