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敢問您要傳授的,是哪家的作品?還是說只是普通的詩詞歌賦?”
“非聖道學說,非詩詞歌賦,只是一篇儒學。”李講說道。
這個世界,沒有孔孟,自然也就沒有儒家聖道。
不過,凡是與聖道學說無關的,皆可以歸類到“儒學”的之中。
人們聽聞,不少人頓時流露出失望之色。
因為,儒學雖然海納百川,包羅永珍,但往往又代表著不夠突出,沒有鮮豔的特點。
當今天下,無論是陰間還是人間,儒學的地位都不算高,被世人所認為是一種過渡。
一旦進入蘊靈境,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會頃刻拋棄儒學,轉而學習聖道學說。
因為只有擁有一技之長,讀書人的戰鬥力才會飆升。
“世安侯還是聰明的。”一位老教師道。
聖道學說的專業性,導致了其學習註定存在門檻。
所以,無論李講要講授的是兵家、法家還是小說家等等。
只要是聖道學說,即便不少人是衝著李講這塊金字招牌而來,上課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會有一部分人感到無趣,起身離席。
而儒學就不同了,雖然幫助不大,但有容乃大。
無論學習的是哪一家的聖道,都不耽誤學習。
所以,只要李講的作品質量夠硬,本人的講學水平又沒問題,必然可以留住六成以上的學生。
要知道,一萬人的課堂,最後能剩下六千人願意學習,已經算是一個極高的數字了。
底下的學生討論了一段時間,又有人舉手,這一次特別多,放眼望去密密麻麻。
李講隨意挑了一位男生。
“李師,學生有一疑問,儒學作品相比於聖道作品,各方面中庸,表現平平,既無法在戰場上殺敵,也無法造福於百姓。”
少年面對李講不卑不亢,沉著說道:“敢問李師,如此珍貴的開課機會,為何要選擇儒學,作為第一天的課程內容?”
聽聞少年的一番話,不止是學生,就連老師都在暗暗點頭。
這個問題,可謂是問到點子上了。
李講笑道:“這位同學,你叫什麼?”
四周響起小範圍的譁然聲,一些人的眼神當即就變了,羨慕無比。
被李講在這麼多人面前詢問姓名,擺明了就是看中才華,是千載難逢的揚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