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兩天,自從8號早上出去,周陽沒露過面,除了每晚給小東、小琪發微信‘報平安’,其餘時間均看不到人影,兩夜沒回宿舍。
這兩天他一直在後山的白龍閣,與白龍老頭‘喝酒、聊天、論丹劍、聊經歷’。
渴了喝燒酒,餓了吃烤土豆、燒花生。
丹劍修行上的問題沒少聊,周陽還談起一些更高深的‘飛劍法身’修煉。
雖未提練法,卻也幫老頭開拓不少新思路。
他的白龍劍已經達到了極致,除非自身境界突破,想再進一步很難,可聽了周陽所提起的‘飛劍法身’,新的想法噴湧而出。開心的活蹦亂跳像個小孩。
白龍老頭也沒白聽他,跟他講了許多丹劍的用法技巧,這些都被周陽用無象神術記下,等以後消化。
老頭還跟他講起自己的修道經歷。
白龍俗姓王適房,清咸豐六年赴京趕考路上,遇到水賊被丟進河中,幸得道人搭救才撿回一條命。
後來落魄街頭,沾染一身膿瘡,跟著街邊的花子乞討為生。
三年後他在揚州城外破廟避雨時,夢入奇境,學到一門先天丹道秘法和丹劍法門。
之後的五六年,王適房邊修行、邊乞討,一身膿瘡早已不見,修為也進入練氣境。
他用積攢下來的錢請人鍛造一個鐵葫蘆,帶著它遊歷四方,去過印度、俄羅斯、歐洲、東南亞等多地。
龍頭口一戰後歸隱峨眉山修行,直至八九十年才重新出山,世界變化之大,令人感慨。
……
白龍閣。
聽完老頭的故事,周陽有種歲月如梭的感覺,見外面天色接近正午,起身告辭。
白龍老頭酒壺丟過去,“現在的河山正好,天道乾乾運轉,正是少年郎奮發的大好時光。”
“你娃子好好努力,老漢送你一句話,莫問前程,只爭朝夕。”
“多謝前輩,我記下了。”周陽接過鐵葫蘆暢飲一口,振奮精神,大步而出。
他走沒多久,校長劉靜元和剛到校的副校長、黨支部書記、教務處等學院領導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