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甲還沒回來,又有訪客至。
蒼白的小臉,紅腫的雙眼,神色之間透出幾分疲憊:“請曹世叔安……”
站在魏仁旁邊,聽從伯父吩咐,老實給曹顒請安見禮的,正是魏信幼子文英。
曹顒忙叫起了,帶了幾分嗔怪對魏仁道:“他才回家,正當好生調理修養,何必折騰到這邊來。我不是說了,過兩曰我過去看他。”
昨天得了魏家子侄回來的訊息後,曹顒便使人過去探看,還送了不少補品。
他雖看在魏信的情分,厚待文英,魏仁卻不敢託大,真的等曹顒親自探望,所以親自領了侄兒過來給曹顒請安。
曹顒上回南下,見過文英,是在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距今已經過去六、七年。當時文英年幼,將記事不記事的年紀。
對於曹顒這位“世叔”,文英多是聽嗣母同伯父、伯孃提及,自己還真沒什麼印象。
他被綁架這半月的事情,曹顒並沒有提,只是溫煦地問了問他功課與生活起居上的事。
開始時,文英回答得有些拘謹,說了幾句話,也順溜起來。
這番模樣,倒是有點像他的長兄文傑,只是應答之間,更顯得大氣從容些。
聽說,魏家那位寡居的三太太,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縣丞,本身也是極要強的女子。
曹顒原還擔心這樣人家的女兒,說不定會將嗣子教養成不通世事的書呆子。現下看來,卻是多慮了。
見曹顒面露嘉許之色,魏仁在旁道:“不是我這當伯父的誇自己孩兒,英哥兒確是好孩子。他雖年紀小,已經會看賬本,這兩年也開始幫著我們三太太打理家務。我們三太太那邊,孤兒寡母,未免就有下人欺主,英哥兒卻是能當得起家來,剛當家就發作了兩個,剩下的也管教得服帖。”
聽了這話,曹顒不由對文英另有想看。
文英比長生小一歲,被魏信送回江寧時,還在襁褓中。
今年,文英不過十一歲,兩年前不過才是九歲孩童。
九歲就能看賬本,幫著嗣母管家,這孩子比他兩個哥哥更出色一些。
曹顒神色越發溫煦,問起魏仁,文英童子試之事。
童子試三年兩考,明年是會試之期,沒有童子試,後年、大後年有童子試。文英後年下場,十三歲,也不算早了,即便沒把握,也可以先暖暖場。
魏仁聽了曹顒的話,神色就有些僵硬。
原本落落大方的文英,則是耷拉下小腦袋,一下子安靜下來。
曹顒察覺有異,可有些話不好當著文英的面直接問,便喚了個小廝,帶文英下去吃點心,只留魏仁一個說話。
“文英功課吃力?”曹顒問道。
魏仁露出幾分無奈,道:“這孩子極聰明,對於術數一覺就通,三、百、千啟蒙時也好好的,到了四書五經也費勁,八股文更是無論如何也不開竅。”
“三太太怎麼說?”曹顒想了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