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低頭看手中的《耳識法》,字裡行間的含義變得清晰透徹。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所謂耳識,並非是單純的練習聽覺,以達到聽到千里之外,萬里之遙的效果。
聽得再遠,聽得再細有何用?
無非趴牆角更順利些。
翠葉與枯葉所作之聲截然不同,耳識可辨生死之差!
比起單純的聽力強弱,耳識更是一門處理聲音所蘊含深度資訊的技法!
永珍萬物,聽之識之!
此為耳識!
不愧是一代聖僧,立意竟如此之高。
以此類推,眼、鼻、舌、身又該如何?
聖僧牛逼!
老和尚牛逼!
梁渠心下歎服,握著《耳識法》起身。
“大師可有謄抄本,能否容許我將此法帶回去仔細研學?”
老和尚伸出手,做出一個“請”的動作。
耳識法是他鑽研出來的不錯,但《成唯識論結》是梁渠拿來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梁渠,《成唯識論》不知會塵封多久,談何《耳識法》,
成果自然共享。
獲一奇法,梁渠心情愉悅。
他走到門口,忽想起一事,轉身問道。
“大師,那座冥木根佛雕,我能不能把下面的蓮花底座給鋸下來。”
冥木能平和人心,助長思維,開慧啟蒙。
雕成木墜,食指大的一塊,孺子常年佩戴,會比旁的小孩更加聰慧。
更能助長武者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