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要急著拒絕,何不問問,老朽所修的神明是哪位?”
“……哪位?”
面龐紅潤,雙目狹長的老天師抬起手指,蘸了蘸面前湯碗,在桌上寫下兩個端正文字。
“天道?”趙都安挑眉,問道:
“是與神龍寺的‘世尊’對應的那個?”
天子樓上,與女帝閒談時,他旁敲側擊,得知少許秘聞。
闢如此前開天眼,夜觀天象時,天師府上空,那一片浩大青冥的“青天”,便是道門主修神明:天道。
據女帝說,天道與世尊,乃不遜於“武神”的兩條修行路。
“據我所知,天師府裡,修天道的神官不說為數眾多,至少也是人手一個……老先生,您莫要欺晚輩不懂。”趙都安鄙夷。
覺得這老頭在扯大旗,忽悠他。
張衍一莞爾,也不解釋,反問:
“天道不比武神強?”
我哪知道……趙都安搖頭,隨口糊弄道:
“天道或許厲害,但不巧,晚輩信奉人道。”
他主要想找個由頭,讓這倔老頭死心,別纏著他。
張衍一失笑:“你這小小年紀,卻喜說大話,卻好似分得清天道與人道般。”
若是平常,趙都安不會與他辯論。
但今晚醉酒,頭還有些暈乎,又給這陌生老頭一陣說教,心頭不悅,隨口懟道:
“有什麼分不清?依我看來,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名句,前兩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後一句卻不很有名。
趙都安前世為仕途鑽研國學時,將老子五千言背的滾瓜爛熟。
此刻酒醉下,隨口丟擲,心中本沒有什麼算計。
卻不想,落在倔老頭耳中,卻令其短暫怔神。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張衍一咀嚼片刻,略顯驚異地看向對面少年。
以他的境界,當然不會因這句見解而如何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