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諸州郡均走向平穩的發展下,即便有著顧雍分擔,每日匯總到李基面前的公務依然多如繁星。
沒有一個合格的幫手,李基想要放心地多餘些精力出來都是不易。
原本李基已經在斟酌是否將諸葛亮從豫州調回,讓諸葛亮正式及冠出仕後,就直接擔任丞相屬官繼續處理政務的。
魯肅的出現,這無疑是再好不過的替代人選了。
尤其是與顧雍那漸漸“人老,實話不多”的情況不同,魯肅那才是真的“人老實,話不多”的典範,埋頭就是乾的好官。
翌日,李基踩著點到官署點卯之時,魯肅卻是早在一個時辰前就到了,且自發地熟悉起各種事項。
這讓李基心中甚是滿意,在魯肅感激涕零的反應下,不斷地重用著魯肅。
魯肅的治政之才,可謂當世一流。
在李基培養了半個月後,用起來已然是相當的順手,大量下面遞送到丞相面前的公務,魯肅都已經能處理得相當妥當。
這也終於讓擔任丞相後的李基,多了幾分閒暇的時間,不用再終日埋首於案牘之中。
而閒暇下來的李基,除了偶爾與劉關張相聚飲酒外,倒也能偶爾抽一抽空去仁德書院教導一下自己的其餘門生,免得一直放養。
在又一場壽春的初雪降下,李基抵達仁德書院之時,周瑜這一個“旁聽生”倒是很自覺地又到了。
對此,李基倒是習以為常,聽之任之,周瑜也漸漸自覺地主動向李基執師生禮。
不過在此次李基授課結束後,周瑜卻是主動上前見禮,然後滿臉愧色地開口道。
“丞相,瑜一故友,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莫與為對。不久前瑜與其辯論大敗,被其請向丞相薦才,故斗膽厚顏至此,請丞相責罰。”
這等情況,在依然是以察舉制用才的大漢卻是相當的正常,李基自然也不會不給周瑜這麼一個面子,便讓周瑜將人給請了過來。
很快,一布衣葛巾但儀容卻是相當出眾的文士被請了過來,舉止瀟灑有度地行禮道。
“九江蔣幹,拜見丞相。”
蔣幹?
李基神色不變,眸光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