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稱王之事,莫說曹呂二家這般騷擾犯邊,縱使他們全力來攻,也必須如期順利進行。
透過錦衣司與報紙的宣揚,天下人皆知劉備將會在八月五號稱王,一旦改期或受到影響,威望必然大損。
甚至,李基也看清了曹呂二家的本質,這兩家被迫聯合不假,但斷然都不敢以主力犯邊,以免遭致了記恨,最多也就是騷擾一番,擺個聲勢。
當然,李基即便如此判斷,但卻是往邊境都調動不少兵馬,以防備曹呂二家極小機率的全力偷襲。
只是如此一來,原本劉備還多次有意召回壽春的關羽、張飛都只能繼續分別駐防荊州與豫州了,就連徐盛都被派往了徐州進行坐鎮。
終於,在邊境的氛圍似乎越發的緊張,雙方隨時都可能會開戰的氛圍下,治下各州郡百姓盡是喜笑顏開地等來了八月五號這一日。
在壽春周邊的百姓,足足超過十萬之數湧入來了壽春,以期見證劉備祭天稱王的儀式。
對此,不管是劉備與李基都沒有阻攔,反而在建造在城外的祭天高臺外圍提前劃分出了百姓們觀禮的區域,以甲士進行秩序管控。
這一日,無數的百姓翹首以盼,在那威嚴的禮樂聲中,身著盛裝的劉備一步步地登上高臺。
且在劉備的強烈要求下,李基則是身著禮服,佩劍隨行其後。
而在高臺之上的次一階處,以漢室宗正身份的劉虞已提前等候於此,隨著劉備攜著李基走完最後一步登上高臺。
祭天儀式,隨之進行……
無數百姓遙遙地注視著,目露敬仰與期盼。
即便對於絕大多數百姓而言,遠的甚至看不清劉備的身影,但還是萌生出強烈的激動興奮之情。
而隨著祭天儀式結束,劉備戴上九旒冠冕,稱漢王。
高臺之下的官吏、武將、世家、甲士、百姓齊齊下拜,高呼“漢王”之聲連綿而不絕。
這一刻,站在高臺之上的劉備隔著旒珠的縫隙看著下方的無數臣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油然而生。
王!
漢王!
昔日年幼之時指桑樹欲以此羽葆蓋車的理想,終在今日實現。
可真正登上了這一高位,劉備卻是感覺雙腳所踩的高臺似乎又是那麼的脆弱,生出一種如履薄冰之感。
‘備之德行,可居此位乎?’
劉備面露反思之色,心情反倒是多了幾分沉重之餘,雙手虛託,道。
“眾臣民免禮。”
隨著有駐守在高臺周邊的甲士齊聲複誦,那圍繞著高臺的諸多將士百姓這才紛紛起身,遠遠看去就像是麥子又緩緩立了起來一般。
旋即,就在劉虞準備開口提醒劉備移駕返回壽春城內之時,劉備卻是先一步開口道。
“今既有萬民齊聚於此,孤便不移駕城中,就在此處冊封群臣,由萬民觀禮,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