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李三保的安排,在劉備稱王前夕的這個節骨眼,僅僅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罷了。
除卻劉備與李基異常重視,司馬懿有所注意外,其餘人眼裡甚至未曾關注過李寶這麼一號人物。
祭天稱王儀式的種種安排,如期地順利推行。
改秣陵為建業,興建新都,也已經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工程。
除此之外,劉備治下能讓人側目關注之事,便是名為“報紙”之物的推行,且在各州郡所建的書院學子定期需到相應的郡縣中進行推行誦讀。
由於百姓識字率極低,報紙推行全賴各地書院學子,所以初期報紙發行僅定為半月一期。
即便是如此,那無疑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革新。
一錢一份的低廉價格,也讓許多不識字且慢慢生活安穩起來的百姓,都選擇買一份回家供起來,以沾一沾文字的氣息。
而這大漢的首版報紙所登載的頭版大事,無疑就是劉備進位漢王在即,以及闡述漢賊曹操、呂布稱偽王之事。
且在報紙的最角落處,還以留了一句話:劉寶因大功而改姓李寶,取字三保。
以此,昭顯李寶之志,使其名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隨著逐漸接近八月五號的進位之日,報紙的宣揚作用,也讓劉備治下百姓生出與有榮焉之感,一片喜氣洋洋之象,為之齊慶。
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他們或許沒有縱觀時代的目光,但是身處亂世之中,他們卻是最為切身感受到劉備施政的仁德。
日子變好了,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屋可住……
既不用再如過去那般捱餓不說,苛捐雜稅一去不復返之餘,就連強制勞役都取銷了。
在宣傳的作用下,百姓們無疑深深明白這一系列的仁政該感謝的是誰。
因而在劉備即將進位漢王的前夕,治下許許多多受了仁政恩德的百姓幾乎是自發的張燈結綵。
即便是再困難的百姓也選擇在門前掛上一條紅布,以彰喜慶。
不過在荊徐豫三州的邊境上,形勢卻是顯得相當的緊張。
曹操、呂布就似是提前商議好了那般,齊齊往著邊境屯兵,大有趁機越境進犯的態勢,以迫使劉備放棄進位稱王。
一份份加急文書日夜不停地傳到李基所坐鎮的官署之中,境內的兵馬也不斷開始往著邊境開赴進行備戰。
曹呂兩家會不會趁機開戰,合力攻劉,這是誰也猜不準的事情。
劉備的稱霸之勢,無疑讓並不是一條心的曹呂二家不得不聯合抗衡。
對於劉備李基而言,所想或許再積攢一年左右的錢糧兵馬,攜滔滔之勢橫掃不臣,以期一舉擊潰曹呂二家不假。
可對於曹呂而言,自然明白想一戰而敗劉備是不可能的,但如今趁機犯邊卻是大有可為之處。
這一刻,曹呂會不會動手,不僅僅是劉備與曹呂之間在博弈,曹呂兩家也在暗中博弈著。
曹呂兩家誰先動手,必然會吸引絕大部分的仇恨,很可能會因此遭致損失。
為此,劉備也時時派人前來詢問狀況,確認是否要做出什麼特別的應對。
面對似乎有所動搖的人心,李基透過官署傳出去的態度卻是始終如一,那便是儀式如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