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生死難料。
此刻,一念之差所決斷的不僅僅是公孫瓚自己的野心,還有六萬兒郎的性命。
尤其是在袁紹身後的藏兵坑中,似乎一直都有著源源不斷的兵力冒出來。
這無疑是給與著公孫瓚極大的壓力,因為根本就無法準確判斷到底有多少伏兵。
下一刻,公孫瓚與袁紹無意中對視到了一起,相隔頗遠,但公孫瓚彷彿是感受到了袁紹那得意的眼神。
退?!?!
公孫瓚心中極度的不甘,也清楚自己這一退,也就代表著將整個冀州拱手讓出。
且公孫瓚就算回到了幽州也是威望大失,沒有個三五年根本不可能緩過氣來,更別談重整旗鼓繼續南下與袁紹爭鋒了。
但為了儘可能地保全麾下兒郎,不至於讓這些本該馳騁如風的兒郎如此憋屈地死於袁軍箭下……
公孫瓚死死地咬著牙,心中漸漸有了傾斜的抉擇。
而就在公孫瓚揮手,咬著牙準備讓全軍後撤之時,一直注視著袁紹以及後方不斷湧出袁軍的眼睛猛地一亮。
湧出袁軍的數量,一直在明顯減少。
且袁軍看似氣勢如虹,士氣高漲,佔盡了優勢。
可公孫瓚掃了一眼,發現袁軍數量實則也不過是五萬之數。
在兵力上,袁軍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更重要的是,這可是平原地形,只要騎兵能稍稍緩過氣來,莫說是六萬騎兵,就算是一兩萬騎兵都足以慢慢將這些步卒給風箏至死。
尋常平原地形中,來去如風的幽州騎兵根本就不懼弓兵箭雨。
“差點讓袁狗給唬住了!”
公孫瓚憤怒地開口道了一句。“不退!某今日定要生擒活捉袁本初,讓其嚐嚐耍這等小聰明的苦果!”
“白馬何在?!”
公孫瓚高呼一聲。
而在如今清河南岸中爆發的亂戰中,藉由界橋通行的白馬義從已有超過五千之數迅速透過,紛紛高聲回應著公孫瓚。
“願隨主公征戰!”
與陷於河床大亂的幽州騎兵不同。